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8-12-31 浏览次数: 689

各单位党委、党总支,各单位:

    为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网络文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信息网络规律,倡导网络文明,构筑网络文化阵地,深入开展网上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围绕师生需求,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发展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思想文化主旋律,打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精神家园。

    (二)围绕网络阵地建设,丰富网络内容,着力构筑网络宣传思想文化高地,切实加强校园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扩大网络文明的育人覆盖面和社会服务面。

    (三)围绕网络道德建设,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培育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校园“四有”好网民。

    (四)围绕工作队伍建设,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统筹谋划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评论、网络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实现专人专岗专责,增强工作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网络舆情应对管理能力。

    三、主要措施

    (一)构建立体化工作矩阵,搭建网络育人平台

    由党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学校网络阵地平台建设,加强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微信、“五微五阵地”微体系建设,在“腾讯企鹅号”“今日头条”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开通账号、推送内容,打造“小葵”“小联”等新媒体品牌,推进“易班”校本化建设。推动校报校刊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同频共振、优势互补,着力打造一批形态丰富、技术先进、具有吸引力和黏着度的校园新型主流媒体,形成立体多样、交叉融合的校园传播体系。贯彻落实网络文明育人工作统一部署,主动做好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等平台的对接互动,积极动员师生参与“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主题教育活动。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丰富正能量供给,形成正面舆论场。

    (二)打造精品化网络作品,唱响网络育人旋律

    通过构建线上学习宣教平台,积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官方微信微博推出师大好老师、师大好学子、大学习进行时等特色栏目,积极宣传校园正能量。培树“小联微评”“微言大义”等网络品牌栏目,推进“青马易战”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APP建设,探索加强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推出师大优秀校友系列故事,通过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就自身本领,增强使命担当。组建网络舆情研究团队,进行全天候网络监测和大数据分析,为精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优化管理服务,推动“互联网+校园管理服务”,打造“小联”联动服务平台,推进后勤保修服务微平台建设等,为师生提供精准化、智能化服务。

    (三)建立专业化网络队伍,培养网络育人主角

    统筹谋划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评论、网络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实现专人专岗专责,增强工作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网络舆情应对管理能力。由教师工作部牵头,积极动员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参与网络育人,鼓励各单位开设网络名师工作室,积极培育支持校园网络教育名师。由党委宣传部牵头,建立一支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开展舆论引导工作。由校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牵头,组建一支由热心网络传播的教学名师、优秀导师组成的理论研究队伍,开展网络思想教育研究。由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牵头,发挥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的学生工作队伍和以共青团干部、青年志愿者为主的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传播正声音,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由校团委牵头,开展网络文明志愿者培训,举办网络育人工作优秀经验分享会。由信息化办牵头,举办“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推进校园网络文明建设。

    (四)探索评价激励机制,推动网络文化创新

    在组织机构、队伍建设、激励评价、工作协作等方面探索创新,研究有利于网络文化队伍建设、产品创作、内容传播的新机制、新途径、新办法。由社科处牵头,探索网络文化成果的评价认证机制,研究制定相关办法和意见。由人事处牵头,加大对职称评审、人才队伍建设中网络文化工作情况的考核力度,将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列为职务职称评审条件。由教师工作部、校团委牵头,以“最美教师”“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为载体,将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作为评奖评优依据。由党委宣传部牵头,统筹校内、校际网络文化相关活动,整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资源,加强学校与政府管理部门、社会研究机构、社会网络媒体协作,推进网络文化研究协同创新,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和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网络文明建设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积极研究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工作的措施办法,打造具有师大特色的网络工作品牌。

    (二)强化投入保障。统筹学校财政预算,做好网络文明建设的经费投入和技术保障,配齐硬件设备,增加工作力量,保证工作正常运转,推动网络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应用于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探索文明创建项目化运作模式,分类推进网络阵地建设,对列入项目建设的文明网络阵地给予经费支持和保障。

    (三)推动网络文明创建。围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把网络文明建设所涉活动措施和目标逐步融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评选测评体系,增加考评项目、提高评分权重,通过文明创评的开展推动各单位网络精神文明建设。

  

福建师范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2018年12月28日

                         

 

通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 邮编:3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