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寻访茶路遗存弘扬国茶文化
(来源:新福建 2024-07-22)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7月22日讯(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潘芷妍 周国威)福建是中国南方重要茶产区,闽茶输出在“万里茶道”和“海上茶叶之路”这两大贸易交通网络形成中均发挥过重要作用,也留下非常丰富的茶路遗存遗迹。为深入挖掘闽茶茶路遗存,弘扬中国茶文化,近日,福建师范大学利用专业优势,组织大学生成立“万里茶道”福建段遗存寻访大学生暑期实践队。
实践队在江振鹏教授、谢皆刚副教授等带领下对八闽大地散布的古驿道、茶路关隘和水路运茶码头遗存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当地文史工作者,旨在保存闽地珍贵的特色文化遗存,增强文化自信。
实践队沿着闽江溯流而上,直到武夷茶区与外界重要连接点桐木关和岭阳关。桐木关和岭阳关是历史上福建经江西与中原、北方联结的重要驿道,也是商贸与人员往来的通道。著名的武夷茶就是通过这些通道由各省商人运往其余各地乃至恰克图进行贸易的,实践队在桐木关实地考察了“万里茶道第一关桐木关”,并对武夷红茶正山小种和金骏眉的发源地桐木茶区进行初步的知识梳理,了解到该关卡对于理解“万里茶道溯武夷”的重要意义。
岭阳关为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地势险要,向为古代扼守闽地之要塞。实践队改换多种交通工具,最后徒步抵达岭阳关遗址群。岭阳关口所在的闽赣古驿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时期商贸往来繁盛,茶叶运输也是其中重要内容。目前,岭阳关关隘之下还有成片茶园,闽地茶路的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给实践队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感悟。考察队还参观了福建省武夷山茶叶总厂,了解武夷山茶叶总厂的历史沿革以及新时期对于茶厂原址活化更新、转型发展的新探索。
在闽茶输出繁盛的强力刺激之下,福建境内的茶叶生产种植区域从闽北武夷茶区渐次外扩,在茶叶输出沿海城市与内陆山区之间形成了“港口―腹地关系”,沿海的海产和内陆茶叶等山货形成密切的贸易网络,也造就一批当地茶人茶商产业的兴起,闽东与闽北地区存在的“茶盐古道”就是重要的历史现象。实践队先后来到政和、松溪、屏南等县境内的古镇、码头和古道,这些都是外销茶重要的种植制作区域。“茶盐古道”拥有多条分支,在屏南古镇寿山乡,实践队考察当地沟通政和、屏南、霍童溪直达三都澳的“茶盐古道”的历史,了解当地打造茶旅结合文化IP的新尝试,令考察队感觉耳目一新。
实践队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挥各自优势,挖掘地域特色优秀文化遗存,增强文化自信,在脚步丈量八闽大地中保护文物遗存,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展现青春风采。
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904/2674131.html?isShare=true&advColumnId=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