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亲人的理念和方法
以红色家风涵育时代新人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9-05-23 理论周刊)
陈苏珍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亲人的理念和方法,它源自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关于家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融合了家风的基本内涵与革命文化意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为底蕴,以革命家庭为场域而形成的共产党人齐家实践的风貌。
以红色家风锤炼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
红色家风是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传家宝”。1921年,任弼时在给父母的家书中说:“况现今社会生死亦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红色家风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其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深切领悟和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执着追求。1927年,出身华侨商人家庭的革命者李临光被捕获释后,家人再次苦劝他放弃革命,去南洋经商,但李临光的革命决心并没有因此动摇,他以革命为己任,偕同妻子离家,双双致力于革命事业。启程前一天,给母亲留下了一封家书,表示“人类解放不成,何以家为”。红色家风将对家人的“小爱”转化成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伟大“革命之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红色家风所蕴含的红色基因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涵育时代新人,能够“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红色家风不仅要求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要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这有助于青年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将个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融入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之中,对青年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有强大的助推力。
以红色家风涵育时代新人的道德品质
红色家风是砥砺青年道德品质的“磨刀石”。1958年,毛泽东给因病住院的女儿李讷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家书:“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锻炼意志。”在真情关怀中结合了品格的塑造。红色家风以家规约束家风,重视不让子女脱离群众,教育家人不搞特殊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规,如毛泽东处理乡情、亲情、友情的三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为亲撑腰”、周恩来制定“十条家规”、朱德要求子女“接班不接官”、彭德怀对亲友奉行“近水楼台不得月”、习仲勋教育子女“勤俭持家,低调做人”等。红色家风还注重劳动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坚强乐观、廉洁自律和艰苦朴素的道德品质。很多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子女从小就在寄宿学校读书,过集体生活,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往返家校。
红色家风是传承和弘扬优良革命传统的文化载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实践。“涵育”有涵养、培育之意,将优良道德品质以亲切的方式传递给对象,对时代新人起到正向的有益“养护”,具有有机性、间接性、渗透性的特点,贴合新时代青年道德品质养成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红色家风秉承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是革命历程中所凝聚和锤炼的浩然正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境界、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和大公无私的精神人格。红色家风区别于宏大叙事方式,形成饱含亲情的生活性和伦常性的实践智慧,独具细腻又切近日常生活的道德涵育优势,契合时代新人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红色家风的精神内涵与新时代青年学生道德品质培育目标具有文化同源性,以其强烈的时代感和直观的生动性让青年学生接受革命文化的涵养和革命精神的熏陶。
以红色家风提升时代新人的实践能力
红色家风是家庭教育实践的天然“教科书”。1993年1月,邓小平在杭州给几位孙辈写了一封家书,用他青少年时代留学的实践锻炼经历来教育第三代。他说道:“我十六岁时还没有你们的文化水平,没有你们那么多的现代知识,是靠自己学,在实际工作中学,自己锻炼出来的,十六七岁就上台演讲。在法国一待就是五年,那时话都不懂,还不是靠锻炼。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作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这正是红色家风强调提升青年一代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回归日常生活实践。红色家风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家庭教育文化,在家庭教育方法上注重亲情感化与严格家规相结合、注重说理训诫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当前涵育时代新人的关键是如何引导青年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红色家风根植于革命家庭的日常生活,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和思想精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追求,有助于青年学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将宏大的价值话语转化为易为青年学生群体所普遍接受的更加“接地气”的生活化实践养成体系。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高校思政工作专项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家训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阶段性成果)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5/23/content_51888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