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李积庆 郭晓兵:王潮墓志若干“开闽”史事新解

发布时间:2024-11-12浏览次数:18

王潮墓志若干“开闽”史事新解

(来源:福建日报  2024-11-12 12版:理论周刊·文史)

李积庆 郭晓兵

 

 


 

王潮墓位于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凤旗山麓,墓主系唐末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王潮。王潮墓是福建目前已知的地下墓室规模最大的唐代陵墓,为研究唐末五代时期福建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王潮(846—897年),字信臣,河南光州固始人,与其弟审邽、审知被誉为“开闽三王”。唐光启元年(885年),王氏兄弟率军入闽,先后攻克泉州、福州,继而统一全闽。王潮先后任泉州刺史、福建观察使和威武军节度使等职,为福建的治理与开发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乾宁四年(897年)冬,王潮病卒,后赠司空,追封秦国公,谥广武王。

根据清代《开闽始祖广武王墓志铭》记载,王潮葬“从君王礼仪”,墓葬尊贵气派,等级极高。王潮墓东为盘龙山,西为五虎山,背靠凤旗山,面对鼓山,俗称“东龙西虎,后旗前鼓”,形势极佳。神道碑、牌坊和墓地由低到高呈三级平台分布。墓志称王潮墓“内筑地宫石室四落,外则布置华表、人物,祭享克壮,封鬣观瞻,特崇威武”。“华表、人物”即墓道旁边的华表、翁仲、石马、石羊等,至今尚存。

墓室内则有“干”字形的石构地宫,布局象征府第院落,有封门、甬道、前厅、前室、中室、后室等部分,南北长22.17米,东西最宽7.28米,高4.28米,墓室建筑总面积107.23平方米。墓门为双扇对开的花岗岩大石板,上刻圈弧花瓣形纹饰,门洞顶以楔形石起券砌成。甬道通向前厅,前厅顶部为八角九层的攒尖顶,正中饰一朵浅浮雕莲花。前厅经两道门可达前、中、后3个墓室,所有墓室都由花岗石做成横向券顶。其中,中室左右两壁石缝中有两对相向对称的大铁钉,应作为悬棺之用。后室中央设有石案,石案两侧各有2朵浮雕莲花。墓室地面用大石板砖铺成,周边设有浅沟,并填有木炭,用来排水或吸收潮气。

根据墓志记载,王潮墓曾在“万历之世”被盗,墓室内的“珠襦、玉匣、金银、器具被盗剽窃”。知县叶春及旋即奏请修葺,叶氏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任惠安知县,明万历二年(1574年)离任。由此可以推断,王潮墓在明代被盗的时间应该是明万历元年(1573年)或万历二年(1574年)。此后数百年间,由于风雨侵袭,坟墓损毁严重,如“华表推折,半出地土,坟堆被水倾圮数丈”。清代举人王逢魁等人“思本溯源,触目伤心”,于是发动族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进行重修。1928年,王潮墓再度被盗,漳平知县王炜奎等人又率族人于1945年重修,并立有《重修广武王陵寝再志》碑铭。1969年,当地村民上山挖渠时,发现了墓葬中的两方墓志铭,这些墓志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或许可以解开一些历史之谜。

其一,王潮缘何葬在惠安?作为福建政权的最高首领,王潮与前后任的陈岩、王审知不同,并未安葬在当时福建政治中心的福州,着实令人疑惑。笔者认为,这与泉州之于王潮的重要意义不无关系。

据史书记载,王潮兄弟跟随王绪一路南下,在攻下泉州之前,都在疲于奔命,四处转战。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二:一是富庶的州县不易攻克或者攻克后旋即被驱逐,如王潮军队曾占领虔州(今江西赣州),但不久后又被打败,《九国志》称南康人谭全播“所向多捷,兵势渐盛,遂破王潮之众,入据虔州”,王潮只能转战他地。二是条件较差的州县不足以供养数万大军,如《新唐书》称王绪“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皆不能有也。初以粮少,故兼道驰,约军中曰‘以老孺从者斩’”。可见,起义军当时已经占有汀州和漳州,但二州粮少,以至于王绪不得已下令抛弃老幼妇孺,由此引起众怒,王潮取而代之。

泉州较为富庶,但城池坚固,难以攻克,王潮原打算放弃而率军北上。恰好此时有泉州人张延鲁率乡绅耆宿以牛酒迎请,王潮军队围攻一年,于唐光启二年(886年)八月占有泉州。王潮以泉州为根据地,励精图治,《资治通鉴》称其沉勇有智略,“既得泉州,招怀离散,均赋缮兵,吏民悦服”。泉州解决了王氏兄弟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最后王潮能够尽有福建五州之地,占领泉州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泉州作为大本营,为王潮统一闽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福建观察使陈岩病故后,王潮随命从弟王彦复、三弟王审知发兵攻打福州。由于久攻不下,王彦复、王审知以死伤惨重要求罢兵,没有得到应允后又请王潮亲临福州指挥,王潮语气十分坚决地回书:“兵尽添兵,将尽添将,兵将俱尽,我当亲自前来!”唐景福二年(893年),福州遂被攻破,而后五州尽归王潮节制。从攻打福州的始末来看,王潮主要是坐镇泉州,一线战斗则托付给年轻的弟弟指挥,后期福州的治理主要交给王审知。

泉州也是王潮在福建生活最久的地方,王潮在福建11年,主政泉州时间长达7年。王潮家眷也大多安置在泉州,其故居就在惠安盘龙村,后改为寂光寺,清乾隆《泉州府志》载:“寂光寺,旧为唐刺史王潮宅。”可见,墓葬在泉州,也方便家人参加春秋蒸尝享祭。此外,王潮死后,泉州百姓十分尊崇王潮,为其立祠。王潮墓志铭记载:“泉人德之,塑公像立祠奉祀于崇阳门楼,岁时郡牧享公。”直到明代,该祠都还巍峨耸立,明刑部尚书苏茂相尝登楼观赏,并赋有《登崇阳楼谈刺史王潮遗事》一诗,其中“事定千年无战伐,时清万户有弦歌”一句高度赞扬了王潮的功绩。以上事实说明,王潮墓选在泉州,既与泉州对于王潮的重要意义有关,也与王潮对于泉州的重要影响有关。

其二,王潮的家世、子嗣之谜。王潮的父亲王恁,各种史志记载较为一致;而王潮的母亲到底是徐氏还是董氏,则有不同意见。有认为是董氏的,如《资治通鉴》记载:“唯王潮兄弟扶其母董氏崎岖从军。”后唐同光四年(926年)王审知墓志铭也载:“皇妣陇西董氏,赠晋国内明太夫人。”也有认为是徐氏的,如清王潮墓志铭记载:“大母徐氏,封河南郡夫人,享年六十有三,葬固始县西岭山之阴。”元代卢琦的《广武王传》也载:“唯王兄弟扶母徐氏以从。”

关于这个问题,福州大学王枝忠教授提出新观点:王潮的母亲是徐氏,而王审邽、王审知的母亲是董氏,即三人为同父异母的兄弟。其理由比较令人信服:一是王氏三兄弟的年龄差距,王潮与二弟审邽相差12岁,而审邽与审知仅差4岁;二是董氏被封为秦国夫人,而徐氏只被封为河南郡夫人,如果徐氏是闽王王审知亲生母亲,理应也被封为国夫人,而不是郡夫人;三是王恁先娶徐氏,死后葬在家乡固始县,继娶董氏,董氏随王氏兄弟入闽,否则闽地与固始山隔水阻,千里葬母似乎不大可能。

另外,王潮的子嗣说法也不一。有称王潮有四子的,如《旧五代史·王审知传》载:“潮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而传世的王氏族谱包括王潮墓志铭多认为王潮有二子,如墓志载:“子二:曰延望,曰延广;女一,适福建观察使陈岩之子延晦也。延望生继隆,后为昶所杀,无传。延广生继孝、继仁、继德,弃官隐于永邑山中,境内清平;继孝、继仁或住永邑,或移徙遍处,谱志未及传闻。唯继德来居泉州晋邑行春门楼边,即今府口王氏家焉。”

王潮墓志称延望为王潮长子,后被王昶(王继鹏)所杀。而王审知墓志则把延望作为王审知的第八子。省文物局郑国珍先生推测,之所以有这些相互矛盾的记载,可能是王潮逝世后,所遗孤儿被叔父王审知收纳为子。另外根据墓志可知,王潮次子延广一脉则散布在永春、晋江等地,繁衍生息,开枝散叶。而王潮女儿则许配给福建观察使陈岩的儿子陈延晦,其时陈岩已去世,王潮亲自厚葬陈岩,优抚陈岩家属,足见王潮的仁德与智慧。

“开闽三王”的事迹在史志中多有记载,史迹也遍布八闽。除了王潮墓外,泉州皇绩山的王审邽墓和福州莲花山的王审知墓至今仍存,而且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将历史遗迹中的实物资料与传世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可以让我们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

(作者单位分别为:福建师范大学、惠安县博物馆)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11/12/content_409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