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为桥 共逐中文梦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11-29 11版 学中文)
吴沂萱
岑家瑄在为学生上中文课。
陶虹源(左二)带着学生包饺子。
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2024中国文化节活动时,吴慧琴(前排左一)和学生合影。
扫码观看
今年是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设立20周年,20年来该项目已向全球160多个国家累计派出7万余名志愿者,为全球学习者提供大量在“家门口”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机会,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志愿者们积极融入当地,与民众友好交往,为促进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作出独特贡献。
日前于北京举办的“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人才培养”研讨会期间,几名志愿者接受本报采访,分享了自己在海外教授中文的心得与收获。
“要教好每一堂课”
岑家瑄热爱教育与公益,他在2022年至2024年间在哥斯达黎加一所学校担任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为学生对中文的热爱所感动。他回忆道:“我来到哥斯达黎加一周后,基本上给每个班级都上过一堂课了。在去食堂的路上,几个学生看到我会热情地向我招手,用中文打招呼,紧接着越来越多学生看到了我,一声声‘你好’响彻食堂,当时让我非常感动。虽然他们的发音还不太标准,但我能真切感受到他们对于中文的热爱,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一定要教好每一堂课。”
吴慧琴在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工作了两个任期,获得了“2023年度优秀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的荣誉,她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院举办的2024年中国文化节活动令我难忘,在活动中我看到了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热情,每个人都踊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喜欢唱的学生去唱歌,喜欢跳舞的学生当伴舞,擅长画画的同学给别人画脸谱,中文发音标准但是腼腆的学生在大家的鼓励下做主持人。那次活动大家玩得很开心,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了中文水平,感受了中国文化。”她说。
吴慧琴认为,无论举办什么样的活动,能让学生发挥所长,并能深度参与,学生们对中文的兴趣就越浓,学习也变得快乐简单。
陶虹源在澳大利亚担任了1年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在教学过程中,他遇到一个挑战——同学们认为中文难学。“我很喜欢挑战,注意到同学们的想法后,着手制订新的教学方案,希望大家感受到中文学习有趣的一面。在后续的课堂上,我加入了一些年轻人关注的话题,比如介绍网红打卡地、好看的电视节目等。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们的关注点从中文难学变成了对当代中国的好奇。有了对中国的探索欲,学生们学习中文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看到他们的转变,我真的非常欣慰。”陶虹源说。
陶虹源所任教的班级从幼儿园到十一年级,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年龄跨度大。“我身上像是装了无数个按钮,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会按下不同的开关,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与课堂节奏,可能上一秒是活泼又有亲和力的陶老师,下一秒又变成严格且严肃的陶老师。”陶虹源说。
“和学生一起成长”
对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来说,在海外教授中文,还需面对教育体系不同、文化差异等挑战。如何克服困难,适应差异,也是一门必修课。接受采访的几位志愿者表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学生一起成长。
吴慧琴说:“对我来说,来到俄罗斯,面临的首要困难是语言,因为我的俄语不太好。但后来我发现,这个短板竟转化成了中文教学的优势。因为学生知道我的俄语不好,不仅进教室时用中文问候,而且在课上主动查字典,尝试用中文和我沟通交流。一学期结束,学生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要相信学生一定可以做到。”
岑家瑄的专业是西班牙语,但是当地的俚语和表达方式还是让他有些难以适应,不过随着与学生们的相处增多,他也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地道的表达方法,还逐渐理解了语言背后的文化意蕴。
在谈起自己的学生时,岑家瑄非常骄傲:“我的学生鸿屹在‘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哥斯达黎加赛区比赛中获得冠军。从中文零基础到取得好成绩,鸿屹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正如他的中文名字所寓意的,希望他将来能像鸿鸟一样飞向远方,又如高山一样屹立不倒。”
陶虹源引用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话道出了志愿生活的感受——“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在他看来,担任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期间,每天都面临许多惊喜和挑战,除了教授中文带来的成就感,自己的英语水平也有明显进步,还收获了一段跨国情谊。
“刚到澳大利亚时,陌生的环境让我难以适应。不过非常幸运的是,我认识了澳大利亚的本土中文教师艾玛,她给了我很多帮助。”陶虹源说,“在教学期间,她传授给我管理课堂的诀窍,还教会我如何进行课上和课下的身份转换,让我平衡好工作与自己的生活。在休假期间,她则变成了我的导游,带我领略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她的热情不断感染着我,让我充满教学动力。”
“最让我开心的是今年艾玛和她的丈夫来中国旅游,在机场重逢时,一个拥抱代替了千言万语。这次轮到我当导游,带领艾玛夫妇体验中国的大好河山。在旅游期间,我能感受到他们对于中国的喜爱。我想,这便是跨国情谊的魅力所在,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尊重、包容彼此的文化。”陶虹源说。
“远道而来的礼物”
谈到在海外顺利开展中文教学的秘诀,不少志愿者认为以爱为桥,可以筑起理解互信的桥梁。他们是中文教授者,还是爱的传递者,凭借热情和耐心,激发了学生们对中文的浓厚兴趣,悄然间构筑了一条条文化交融的通道。
吴慧琴开心地展示着一份远道而来的礼物。“我的学生亚历山德拉得知我们孔院的院长要来中国参加世界中文大会,她便委托院长给我带了一份礼物。精致的盒子里放了许多张照片,照片的背面写满了她想对我说的话,亚历山德拉说我是她的榜样。那一刻我感受良多,其实,她乐观积极的品质也一直鼓励着我。”
在提到亚历山德拉时,吴慧琴的声音有些哽咽:“前几天我们两个还通了电话,她问我为什么不在她身边,我其实也很想念她,但是隔着千山万水,我只能安慰她,虽然我不在你身边,但在你心里,这就足够了。”
高伟曾在保加利亚担任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她说:“作为传播中文的使者,我感到非常自豪和荣幸,因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爱上中文,这是巨大的鼓舞。”
“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生日是在保加利亚过的。”高伟说,“那天我正要去给五年级的学生上中文课,突然有个学生大喊‘老师来了’。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来了大家这么紧张和激动?当我到达五年级学生所在的楼层后,差不多有四五个班的学生涌了出来,有一位同学捧着蛋糕,还有人手持鲜花,他们用中文为我唱生日快乐歌。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早早地向其他老师打听到了我的生日,在本土中文教师的协助下,他们提前一周开始练习中文歌曲。每每想起当时的场景,我的内心总会升腾起一股暖流。正是这些来自学校的温暖,让我觉得任教再辛苦也值得。”
在岑家瑄离任时,他为了纪念这段美好的时光,决定要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礼物。“除了中国小零食,我为每个学生写了一个‘福’字,还有那些未曾宣之于口的话,我都写在了200张卡片里,花了差不多1个月的时间。但当我看到孩子们的笑脸,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岑家瑄说,从重量上看,这份礼物很“轻”,但是饱含了沉甸甸的爱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章石芳说:“中文学习动机来源于对中文背后承载的文化的热爱。让学生爱上中文,需要教授者充满自信并饱含感染力,而我总是可以在国际中文志愿者眼中看到这样的光芒,我想这就是海外中文学习者对年轻的志愿者念念不忘的理由。”
(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pc/content/202411/29/content_30032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