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点“榄”成金!助力福州橄榄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
(来源:新福建 2025-02-12)
一颗青果,千年传承。橄榄,作为福州文化小吃和特色农产品,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经济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焕发新生。近日,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点‘榄’成金”实践队深入福州闽侯县、闽清县等地,开展“古韵橄榄传千载,新风蜜果绽今朝”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探寻橄榄文化意蕴,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从“福果”到“福文化”:橄榄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橄榄,又称“青果”“福果”,在福州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其“先苦后甜”的口感,不仅象征着福州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践队走访了“中国橄榄之乡”白沙镇大目埕村、“中国橄榄第一村”梅埔村等地,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企业负责人、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亲身感受橄榄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蓬勃活力。
闽清县梅溪镇梅埔村党支部书记黄荣表示,闽清县深入践行习近平同志在1991年提出的“闽清发展要做好山的文章,大面积栽培高产优质的名优特果,迅速形成万亩橄榄带”讲话精神。近年来,当地通过举办橄榄文化节、评选橄榄等级等方式,不断提升橄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践队成员参观了闽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并亲身领略了“闽侯橄榄蜜饯制作技艺”这一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从清洗、磨皮,到拷扁、糖制,一道道传统工序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技艺与匠心,展现了橄榄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
白沙镇大目埕村党总支部书记陈绍勇向实践队介绍,橄榄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还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橄榄中含有的黄酮成分具有解酒功能,当地村民习惯在饮酒前吃几粒橄榄,既能减少醉酒感,又能润喉利咽。
实践队成员体验闽侯橄榄蜜饯非遗制作技艺
科技赋能,品牌引领:橄榄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在闽清橄榄科技小院,实践队成员了解到,科技赋能正为橄榄产业注入强劲动力。从良种培育、科学种植到深加工产品研发,科技的力量不断提升橄榄的产量和品质。
闽清橄榄科技小院责任专家艾洪木老师介绍,如今的橄榄文化已经超越传统概念,橄榄已是农民致富的“黄金果”,橄榄一斤最高可以卖到20元;并且为打造品牌优势、便于推广,村民自行设计了橄榄品牌文化吉祥物。此外,福州大世界橄榄有限公司等老字号企业,则通过创新工艺和产品研发,在保留有效成分的同时改善口感,让传统橄榄蜜饯焕发新生,并结合直播等科技赋能方式,推动橄榄文化走向全国各地。
艾洪木老师带领实践队成员参观闽清橄榄科技小院
青春力量,文化传承:社会实践助力乡村发展
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点‘榄’成金”实践队队员们不仅深刻体会到橄榄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激发了他们对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队指导老师邹晨鑫表示:“文化保护与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年轻人的参与尤为重要。这次实践活动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深入了解福州橄榄文化的平台,希望继续深入挖掘橄榄文化内涵,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橄榄文化的传承与推广贡献力量。”
橄榄,这颗承载着千年文化的“黄金果”,已经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城市与乡村的文化纽带,正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点‘榄’成金”实践队成员在大世界橄榄文化馆前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