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将手工艺非遗传承与现代美育教育创新融合
(来源:光明日报 2025-04-10 08版)
非遗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灿烂文明,保护与传承非遗不仅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发展,也是建构高校艺术教育文化内核的重要路径。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立足闽台地区文化资源,通过两岸文创设计合作,实行跨专业多学科融合。以手工艺非遗为切入点,发挥美育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等优势,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设计美育工作格局,为高校美育体系构建与非遗文化传承提供示范性经验。
挖掘非遗资源 优化美育课程建设
学院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充分利用本土手工艺文化资源,开展福州寿山石雕、福建剪纸、福建木雕、福建陶瓷、惠安石雕、福州脱胎漆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教育。在“手工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特邀浦城剪纸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周冬梅到校授课,传授浦城独具特色的剪纸技艺,将非遗从静态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动态的美育资源,开阔学生的文化知识与艺术眼界;开展“泉州李尧宝刻纸艺术”特色专题讲座,邀请著名剪纸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丽凤指导教学,介绍泉州李尧宝刻纸的相关历史及艺术特点,讲解剪刻纸图案的文化内涵与象征寓意,让学生见识巧夺天工的刻纸技艺,激励学生结合专业所长,用艺术实践传承手工艺非遗。
学院积极主动服务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调整优化教育内容,加强教学保障条件建设,全面加强过程管理,严把毕业出口质量;将非遗保护与传承融入毕业设计教学中,发挥优秀毕业设计的示范、带动与辐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项目。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作品《凤阙迷畲》,将花鸟鱼虫等自然图案与凤凰图腾元素作为设计灵感,创新结合畲族的特色文字与花边装饰,将民族服饰手工非遗技艺与现代服饰特征相结合,展现东方美学气息,传递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厚植非遗沃土 积淀美育艺术成果
学院重视学生社团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校园文化中的“活力引擎”作用,发挥社团的示范引领价值,举办系列非遗传承活动。引导学生深度体验泉州蟳埔簪花围,领略泉州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体验传统竹编技艺,在竹丝的交织间,感受非遗手工带来的宁静与美好时光;体验中国结剪纸艺术,体会传统文化瑰宝的内涵等。将非遗从“进校园”转化为“在校园”,把非遗化作可感可知、可亲可学的鲜活实践,引导青年师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院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以创意促进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创新人才,为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新活力。学院创新创业团队参加第三届福品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漆艺博览会,以“零零漆——做零零后的非遗大漆新生代”为主题,详细陈列院校历史、漆艺学科建设历程、学院零零漆创新创业团队荣誉成果等;同时展示将大漆与玉石结合的“双非遗”系列文创产品,获得现场参观者的肯定。团队代表学校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获得国赛银奖,实现学院在该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在泰宁状元文化公园举办“剪纸艺术中的党史”主题作品展,学生把对党的祝福化作精美的剪纸作品,以艺术为载体,为当地群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推动非遗剪纸技艺技法与精神的传承。
根据“十四五”规划中“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的工作要求,围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配合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学院自2016年开始承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至2024年总计实施完成了18期福建省国家级传统工艺非遗项目的研修培训工作,项目涉及石雕、漆艺、木雕、陶瓷、剪纸、藤竹编、红木家具、畲族服饰、制茶技艺等多个非遗门类,对福建省传统工艺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了系统性研修培训。“研培计划”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非遗传承人的思想水平,强化责任担当,提高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能力,促进福建手工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事业蓬勃发展。
培育非遗传承意识 强化美育辐射引领
学院构建“研培—创作—传播”一体化实践体系,让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刻理解艺术服务社会的内涵,用专业特长搭建起艺术与非遗的桥梁,推动非遗技艺在青年群体中实现活态传承。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了解和学习福建传统陶瓷烧制技艺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观摩春节非遗子项目“板凳龙”制法,亲身体验从选材、切割到雕刻再到组装的复杂工序,深度了解非遗中蕴含的匠人精神,激励学生在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学院始终以“学术引领、实践创新、文化传承”为核心理念,强调“非遗活态传承与当代价值重构”的目标定位,以“培育兼具传统技艺与创新能力的非遗美育人才”为核心,推动非遗从“抢救性保护”向“生产性发展”转型。同时,通过多维调研与跨界对话,拉近传统非遗技艺与生活日用设计之间的距离,挖掘非遗在艺术疗愈、人工智能、美育创新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以青年智慧助力非遗传承发展,先后与福建博物院、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美术馆、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展开合作,定期策划非遗主题展览。组织学生开展探索传统工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理论研习、技艺传习与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传播主动性,助力非遗工坊建设,共同感受非遗魅力,扩展非遗传播受众。
学院坚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非遗技艺与生活美学设计深度融合”的教育理念,将手工艺非遗传承与现代美育教育创新融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与创新力,引导其运用现代设计思维激活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命力,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
(作者:蓝泰华)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5-04/10/nw.D110000gmrb_20250410_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