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光学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归侨赖爱光:追光者

发布时间:2013-05-30浏览次数:1192

 

赖爱光,男,汉族,194210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籍贯广东惠阳,196011月回国求学,1965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物理系,1973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至今长期从事光学领域的科研工作。曾任福建省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福建省科协副主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兼职教授、中国光学学会理事,福建省光学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他叫爱光,他的名字就预示着,他的一生离不开光,是追求光明的一生,是探索光学奥秘的一生。

1960年,赖爱光怀着一腔爱国之情,辞别了父母和亲人,从侨居地印度尼西亚回到祖国。回国40多年来,他凭着对光学事业的热爱,不断地拼搏进取,始终工作在科研第一线。从70年代至今,赖爱光不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在光学领域里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完成了电子部下达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十几项,设计并投产的工业和国防建设用的各类镜头达二百多种。由他主持设计的二百多项科研项目中已有二百多项投入批量生产,其中有50多项填补了我国电子工业配套的光学产品空白,多项产品的性能指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70年代初,赖爱光和同事们一起研制替代进口的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分步重复照相机配套的大视场e谱线超高分辨率精缩镜头,性能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他主持设计的JSD-28eJSD-55e型大视场精缩镜头两个项目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他和同事们共同完成了我国75mm硅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专用设备的重大科研攻关任务。他主持设计的14.5g谱线精缩镜头部分主要性能指针超过进口镜头,替代了国外同类产品。该项目获得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所在单位得到国家计委、经委、科委、财政部颁发的重大科技攻关表彰奖状。他参与设计了重大国防攻关项目——光点注入式坦克瞄准镜,该项目获得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所在单位受到国家经委的表彰。他和同事们还与电子工业部三所等单位合作,共同承担了国防电子重点攻关项目——雷达电视跟踪光电系统。他主持设计的GDS-350GDS-500雷达电视跟踪镜头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与公安部门合作承担了电子工业部下达的“针孔”型超广角应用电视摄像镜头攻关项目,该项目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与原电子工业部三所等单位一起承担了为上游导弹配套的新型电视末制导国防科研攻关项目,首次在国内成功地采用了变焦系统作电视末制导光电系统。他主持设计的DSB-20×6变焦距光学镜头获得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此期间,他还承担了机械电子工业部下达的大面积液晶面版光刻曝光机的重点攻关任务。主持设计的7"×7"液晶面版光刻机科研项目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主持设计的适用于AM-TFT液晶显示器生产的14"×14"大面积液晶面版光刻机,设计构思新颖,主要性能达到了规定的设计指标要求。他和北京视发公司(属电子部三所)合作承担的雷达电视跟踪升级换代科研工作,主持设计的GZ-6×55小型化变倍雷达电视跟踪镜头,成像清晰,其性能超过原定焦系统。

80年代初,赖爱光策划引进了中国第一条复印机生产线和石英晶振生产线,打破了我国复印机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80年代末,他参与了出口望远镜的策划、组织和设计,使生产企业很快投产并形成近百万架的生产规模。产品90%以上出口欧美,为国家每年创汇达千万美元,取得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

90年代以来,赖爱光致力于特种摄像镜头和军用摄像镜头的设计和研制。不少品种替代了国外进口产品,产品很快占领了全国70%以上的市场。目前,这类产品已形成系列化规模,累计创造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

赖爱光博学多才,善于捕捉行业发展的信息,不断研发新产品。他积极带领科技人员投身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光学领域勇于开拓,不断进取,争分夺秒地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在他主持研制的项目中,有二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获国家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二十多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或三等奖。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有影响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近年来,为适应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提高光电子技术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水平,不断拓宽科研和技术创新领域,赖爱光又把眼光放在怎样把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方面。他和同事们一起从2000年开始筹建福建省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他自己亲自兼任实验室主任,在繁忙的工作中亲自负责方案论证、项目审批、引进设备、场所改造等各项具体工作。经过一年的试运行,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022月经福建省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实地考察论证,正式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它为福建省光电子产业化的发展,为今后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光电子技术科技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7年以来,赖爱光年事已高,但他还亲自负责“光电产品检测中心技术平台项目”的建设工作,该“平台”的使用,加快了光电产品的科研步伐,明显提升了科技人员的研发水平,填补了光电产品无资质认证、无权威性光电产品检测机构的空白,为建立光电产品质量监督长效机制,促进光电产品又好又快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他先后独立或与合作单位共同研发了近十项产品,其中有:高清晰度显微镜转接镜的研究、新型“泛”(或“全”)焦变倍镜头的研究、高清晰度宽光谱共焦摄像镜头的研究、配套新型日夜型双摄像机电子变倍的超广角高清晰度摄像镜头的研究、显微电视连续变倍新型物镜的研究、LED为光源的新型航标灯的研究等项目,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已受理使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2项。

几十年来,赖爱光虽然身兼多职,工作繁忙,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他的工作日程里,不分上下班,没有节假日。他敬业尽职,淡薄名利,廉洁奉公,刻苦钻研技术,学术成就突出。由他主持研制的大多数项目工艺性和技术性能好,新品大都做到一次试投成功。他热情待人,不论资排辈。多年来,他培养了多名省级优秀专家和技术骨干,是电子信息产业界有影响的国家级专家,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学风正派,治学严谨,精益求精,虚心好学,善于总结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先后发表了40多篇科研学术论文,有二篇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他还多次受政府部门委托,主持制定福建省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受到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是福建省光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学术带头人。

多年来,党和人民给予了赖爱光许多荣誉。1977年他被四机部评为“全国电子工业学大庆模范标兵”。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授予他“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1979年、1989年他两度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84年他荣获国家人事部授予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他被评为“电子工业部优秀专家”。多年来,他还连续多次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优秀专家。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1年,他又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2年,他被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科技部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04年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荣誉称号。从1982年起,他连续当选为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二大代表,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华侨工作委员会委员。还当选为四、五、六届福建省委后补委员,省委委员,担任了中国光学学会一至五届理事,福建省三、四、五、六、七届科协副主席,福建省光学学会理事长等职。

赖爱光回国40多年来,始终怀着一颗爱国之心,经受了各种考验,抵御了各种诱惑,以满腔热情和全部心血报效祖国,正如他所说:“当年是祖国和党敞开怀抱接纳了我们,哺育我们成长,一个人要明确自己对国家、对社会所负的责任。”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这个海外归来的赤子把一切奉献给了祖国的光学事业,为祖国的LSI产业化发展和国防科研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赖爱光还在继续着他的追光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