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乐趣与温度
——读董平《时光笔记》
郭丹
(来源:福建日报 2025-5-21 07版 武夷山下)
董平是位警察,从警四十余年,退休后酷爱读书,完成近二百篇散文、札记、小说与游记,并在诸多报刊发表散文五十余篇。《时光笔记》是他在追寻这一生逝去的时光。他意识到:“人生就是一段不断寻找快乐和故事的历程。”“人生就是一首歌,时而高亢激昂奋进,时而低回婉转抒情。唯有这样的交织与平衡,才能谱就一曲和谐动听、幸福美满的人生乐章。”时光流逝,年轮掠影,人生百态,岁月如歌,作者用笔记录下这流逝的岁月更迭里的一幕幕生活的温馨画面。他希望,逝去的时光能在他的笔下重现,给他带来温暖的回忆。
读董平的《时光笔记》,首先感受到的是他的爱读书。忙碌了一辈子,退休了,看似闲下来了,但是,他不像一般人那样,退休后沉浸在打牌、遛弯、朋友聚会的觥筹交错之中,除了打羽毛球的体育运动外,就是在休闲之中利用充分的时间读书。“一猛子扎入阅读的浩瀚海洋,让知识的波澜滋养我的心田。”他读历史著作、古人之诗,如李白、白居易,也读今人的著作,如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这是多么难得的喜好啊!
书是专门给懂得精神享受、有精神进取的人准备的。自从有了人类,就出现了另外一个调节系统——精神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追求的不是吃、穿、住,而是信息、知识、思想、艺术等。而这些精神财富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图书。人为什么要读书?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人的生命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读书是对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补充。在地球上所有物种中,除物质之外还需要精神滋养的就是人类。只有人,有精神生活,有主观思维,会改造客观,追求幸福。
董平是个喜欢思考且善于思考的人。他在读书中领悟到:“读书,让我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他的思考和感悟,从读书中来,从平凡的生活中来,从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体味到乐趣。哪怕是通常人的散步,作者也有所思考:“从体育运动的散步,到生活方式的漫步,再到思考方式的慢步,这一路走来,从散步时‘走’是重点,到漫步时‘看’是重点,再到慢步时‘思’是重点。走路的三个阶段如同三重奏,和谐地在我生命中回响,给我带来深刻的感悟与收获。”这些转变,不仅是对周围世界的认知逐渐深化,更实现了一种思想上的飞跃。
退休后,董平有了旅游的时间。而每到一处,在参观之余也能引发他深深的思考。如欣赏天坛的古柏树,便产生了一种启示:它们象征着一种昂扬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如同破晓的曙光,无论昼夜交替,始终激励我勇往直前。由此,他体悟到:“人生就像一本书,封面是父母给的,内容是自己写的,厚度是由本人决定的。”“我逐渐领悟到,一个人迈向成功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便是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类的感悟,既是睿智的,又是深沉的。
除了读书的体悟,在书中,作者还透过辽远的时光隧道,回忆了从小时到老年的生活情景。董平喜欢家庭,与家人有浓烈的亲情。他意识到,家人的陪伴与亲情才是最珍贵的财富。所以,作者在书中不止一处写到自己和家人的亲情。他记忆中的东西好像是颇为琐碎的、平凡的,如写砍柴,写戒烟的痛苦与愉快,写散步,看似家长里短,却充满着平民生活的温馨。
不必要什么豪言壮语,也不必要什么振聋发聩,《时光笔记》款款道来,让我们感受到思想的睿智、生活的温馨、浓浓的诗意。我想,读过此书的人,一定会喜欢。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505/21/content_45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