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刊登我校文学院教授孙绍振点评高考作文的文章

发布时间:2013-06-08浏览次数:68

 

好的命题也有败笔

 

 

孙绍振教授近照。(慧泉 摄)

2013福建高考作文题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根据这首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不含诗歌)

 

   编者按:昨晚,莅厦讲学的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孙绍振先生专门为本报独家撰写高考点评文章。这位被外界誉为影响福建高考作文命题方向的权威专家指出:今年我省的高考作文命题,存在明显的缺陷。本报全文登载孙教授文章,以飨读者。

孙绍振

有人问我,对于今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最满意的和最不满意的。我觉得这样的提问,很危险,一来,会迫使我走向绝对化的思路,二来,肯定会给一些我所不喜欢的省份带来伤害。
   我想还是把问题深入一步,比较好的命题,也可能隐含相当严重的败笔。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福建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值得研究的,题目是顾城的一首诗,关键的意思是,假如地球没有引力,人就会在天上飘浮。为了拒绝这种自由,诗人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片面强调贴近生活
可能窒息学生的想象

  

 这个题目有值得称赞的一面。第一,突破了某种机械反映论的哲学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几乎成了命题的成规。命题者往往拘守于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的教条。片面地强调贴近生活现实,可能窒息了学生的想象。而一切创新是和想象不可分割的。文章并不仅是客观对象的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而且是精神的创造,写作和修改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的提升,而且是人格的创造。高考是一种竞争性的写作,忽视了人的精神就谈不上文章的竞争力。
   这个题目,好处不但是刺激了想象,而且在想象中揭示了矛盾。人为地球所吸引,是不自由的,飞向天空有了自由。留下的问题不难想象,马上就产生了如何存在的问题,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就担忧过高处不胜寒的风险。不仅仅是寒冷,还有空气,还有水和食物的问题,也就是生存的问题。但是,不能停留于此,如果,从这里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论题就可能深化下去:虽然人还不能直接在太空生活,但是太空提供了电子运动的空间,因此才有了可以遥控的卫星,才有了汽车的定位器,才有了互联网,才有可能探索月球、火星的航天器等。

 

命题有明显缺陷
把诗人的结论告诉考生

 

这个题目想象的空间很大,不但是情感的,而且是理性的空间。但是,很可惜,命题者对想象的伟大作用有些漠然,造成题目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把诗人的结论告诉了考生:为了拒绝这种自由,作者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在自由与现实的矛盾中,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定为现实,为了现实,宁愿牺牲自由,这在顾城的作品中,诗的境界是比较低俗的。当然,这样的思想不是不可作为命题的材料,但是,把这样的思想明确地显示出来,就肯定变成规定考生立论的题旨。这有点煞风景,把这样的思想,规定为文章的主题,考生还有什么空间自主立意,还有什么个性独特的发挥空间呢?  

 

差别显而易见
上海北京安徽命题较优秀

 

这样的命题和比较优秀的命题相比,差别就显而易见了。
   例如上海卷: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这个题目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矛盾提供给考生,富于哲学的思辨性,对于一般考生的挑战性很强,但如果能够抓住个体的重要性和世界的重要性的矛盾和转化的条件,思路就可能打开,阐释就不太可能流于肤浅。
   又如安徽卷:萧伯纳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这个题目的挑战性更强,和上海卷一样,没有像一般命题那样提供感性材料,完全是抽象的议论,做这样的题目,一要有比较深刻的思辨能力,二要对广泛的感性生活有相当的概括力,才能形成论点,从而在引述感性事迹、格言中层层深入地展开分析,文章才能不但有血有肉,而且有深度。
   再如北京卷:爱迪生如何看手机。材料为两个科学家对话,爱迪生回到21世纪对手机怎么看。
   这个题目矛盾比较隐蔽,有一定难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水平上,先进如爱迪生,到了21世纪,可能连很普及很简单的操作都难以完成。能这样提出问题就能进入辩证的思考,既要有历史观念,又要有进化的观念。历史的伟人在后来进化的环境中好像是落伍了,但是,历史伟人的贡献恰恰是今日科学发达的阶梯。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福建的命题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来源:厦门日报  2013-06-08  星期六  03  都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