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刊登我校党委副书记王建南同志的理论文章

发布时间:2013-10-21浏览次数:1104

 

激发大学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王建南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提升教育质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是办好一所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内涵与外延是逻辑学的概念。外延式发展是指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和适应外部需求;而内涵式发展则是指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注重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大学的发展过程既是一个规模数量的增长过程,更是一个教育质量的提升过程。大学转向内涵式发展,既靠外力的拉动,但根本要靠内部变革力量的推动。如何激发内部变革力量,加快形成大学转型发展的内生驱动力,这是高教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需要深入思考和探求的重要问题。

    文化是大学之魂,内涵式发展应强化文化引领,推动大学形成文化育人之风、展现独特人文之美。文化之于大学,犹如旋律之于节奏。有了旋律贯穿,节奏便成为诗意的载体;有了文化积淀,大学就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大学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文化的过程,是一种历久弥新的文化积淀。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办学理念,体现着一所大学的价值追求和风格特色。大学精神、大学文化随着办学历史的积淀而底蕴深厚,并内化为大学的品格与特色,外化为育人实践与社会贡献。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本质是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大学文化育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塑造健全人格、开发智力潜能、丰富生命内涵,使受教育者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推动大学内涵式发展,应重视大学精神凝练、大学文化培育,强化特色立校、特色强校,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德智教育与体美教育的统一,把办学的特色优势转化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优势和动力。高水平大学应该是底蕴深厚的文化重镇,是优秀人才的培养摇篮。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渴求的青年学子在拥有独特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校园里,在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在引领时代的思想光芒和科学精神的照耀下,学到的不仅是术业专攻,而且经受人格锤炼、文化陶冶,实现知识、能力、思想、境界的统一,变得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富有人格魅力和社会担当,成长为积极进取、勇于担纲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创新是活力之源,内涵式发展应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大学形成研究探索之风、涌现创新创造之美。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升教育质量,而教育质量的提升靠的是科学的思想、内容和方法,创新是科学的本质。大学是富有批判精神、敏于创新创造的场所。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许多新理论、新思想,都是在大学里发端和张扬的。高水平大学应该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高地,是迸发创新火花的思想熔炉。因此,推动大学内涵式发展,应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于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鼓励师生弘扬科学、独立、批判的精神,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敢于突破陈规、勇于批判质疑、敏于独辟蹊径,注重协同创新,使校园里始终活跃着争鸣碰撞、融汇交流的场景和氛围,洋溢着研究探索的热情和活力。这种研究探索,师生们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和梦想出发,对科学前沿命题进行孜孜不倦的钻研和持之以恒的实验。学校提倡一切认真负责、言之有据、理性平和、严谨求实的学术表达,保护一切正常的学术争论和争鸣。这种研究探索,是为了不断发现创造真正有意义的科学成果,是为了不断提出解决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需求和前沿问题。这种研究探索,可以是轰轰烈烈的,师生们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投身于服务发展的历史洪流,把校园连接到车间、大地,连接到基层、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未知数写在论文里;也可以是悄无声息的,师生们在氤氲润泽的校园里悠游徜徉、审问慎思,做着他们想做的事情,或提出玄思,或产生顿悟。大学的本质决定着大学永远是追求进步的地方。高水平大学,从战术上要能引领师生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向上发展;从战略上要能引领科学、文化进步,引领社会、政治进步。

    包容是和谐之道,内涵式发展应强化包容开放,推动大学形成科学民主之风、呈现学术自由之美。人既是大学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这就决定了内涵式发展必须把大学教育与师生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推动大学内涵式发展,应重视用包容开放促进改革、扩大民主、保证自由,让师生们可以自由地交流思想,彼此尊重地开展辩论,永无止境地追求真理。好的大学应该是兼容并包的学术殿堂,是群英荟萃的集才之地,大家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宽容相爱,在大学精神弥漫的氛围中,自由探索、百花齐放,充满着民主之风、自由之气、开放之姿、包容之度。好的大学应有宽广的胸襟和足够的空间去容纳自由的思想、特殊的人才。大学需要崇高而拒绝平庸,需要厚重而拒绝浮躁。大学应秉持宁静致远的品格,坚守道德围墙,营造厚德博学、虚心从善的文化氛围,矢志不渝地办好教育、培养人才、研究学问、传承文化,始终保持独立性、纯洁性、高尚性,使大学成为社会的精神家园

    制度是治校之本,内涵式发展应强化制度建设,推动大学形成依法办事之风、体现文明和谐之美。大学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大学教育的内在禀赋、内在潜力、内在动力、内在创造力的不断优化重组,注重对教育资源整合力、组织执行力、教学力、科研力等的整体提高。大学作为由学生、学者、学科、学术构成的社会组织,不仅要科学分工、明确责任,更要富有活力、讲究效率,而这些都有赖于制度的保证。推动转型发展,实现大学功能,彰显大学之道,关键要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现代大学制度。推动大学内涵式发展,应重视以制度优化治理,以制度构建和谐,以制度彰显文明,坚持尊重学者、崇尚学术、学科立校、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实现形式,努力营造见贤思齐、唯才是举、学术自由、宽容失败的学术环境,创造管理有方、运转有序、公平公正、和谐发展的制度环境,让一切运行都纳入有章可循、依法办事的轨道之中,教有教的方法,学有学的秩序,行政有行政的办事制度,后勤有后勤的服务规矩,全体师生员工都以自觉遵守规则为荣,都以自觉尊重教育规律、科研规律、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荣。

    总之,推动大学内涵式发展,是一个渐进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一夕毕成、一蹴而就,需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把握根本方向,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内部改革,创新内在机制,激发内生动力,以立为本、重在建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来源:福建日报  2013-10-21  星期一  11  求是)

 

    网址链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3-10/21/content_68134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