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晨报》就鼓浪屿建筑保护采访林焱教授

发布时间:2013-10-25浏览次数:533

 

住进老别墅 就要做那个年代的人

专家建议老别墅变旅社要尽量维持原貌,不能破坏不能改造,不要现代设施

 

    鼓浪屿老别墅,任凭雨打风吹去。

一位中国知名作曲家,曾一见如故爱上鼓浪屿,每个月都要上岛寻找创作灵感。但现在,他很少去了,变了样、变了味的老别墅,让他再也无法在此找到艺术气息。国家一级作家、著名文艺评论家林焱的建议是,鼓浪屿老别墅必须维持原貌,不能破坏不能改造,不要现代旅馆的设施,想住老别墅的人,就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生活方式去体验。

 

岛上做家庭旅馆,要签保护责任书

鲍元恺(中国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鲍元恺,中国作曲家,首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9年前,他第一次去鼓浪屿。一见如故,他喜欢上了这座小岛——独特、安静、幽雅,很有魅力。

    6年前,他常去鼓浪屿,几乎每个月都去。岛上有个音乐厅,去那里听听音乐,在小巷里散散步,找找创作灵感。

    3年前,他开始很少去鼓浪屿了。因为,小岛的风格变了——老别墅变了样,商业气息也越发浓了。“现在很少上岛了,因为鼓浪屿的风格变了。以前是中西结合的文化,是独特的,现在商业氛围太浓了,到处都是人挤人,老别墅也没了以前的韵味。”在鲍元恺看来,大家口口相传的是以前的鼓浪屿,与现在无关,鼓浪屿的风韵早已荡然无存。

    面对岛上泛滥的家庭旅馆和无序的管理,鲍元恺的建议是,如果你想在岛上开家庭旅馆,政府可以和业主签一份责任书。这份责任书,要履行你对鼓浪屿的责任,比如,如何修缮和保护老别墅,今后如何管理。“也就是说,利用岛上的别墅做家庭旅馆,你不仅要经营,更重要的是保护和修缮。”鲍元恺说。

 

老别墅变旅社要保留二三十年代风情

林焱(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

    有位国家一级作家,去鼓浪屿的“头号”事情,就是寻找老别墅。

    在别人的作品里,他很早就知道林语堂的婚房,知道那栋老房子。去了鼓浪屿,他便找当地的学生当“向导”,寻到这栋老屋。房子已经非常破旧,他却流连很久,拍下很多照片。

    “我一看到那栋破旧的老房子,我就说,没错,就是它。”国家一级作家、著名文艺评论家林焱直言,那个感觉太好了。一条条巷子走过去,都是老别墅,虽然破旧,但感觉很棒,直接让人看到了百年的情怀和历史的沧桑。

    那天晚上,他同样住在一栋老别墅里,但那栋老屋已经被改造成了家庭旅馆。“完全没有了老别墅的感觉,房间里装着空调、热水器、马桶、淋浴房,已经失去了老别墅的风韵。”这让林焱很失望。

    福州的三坊七巷,也有人提议改造成家庭旅馆,但很多专家吓得连连摇手,一旦改了家庭旅馆,那三坊七巷就毁了。桂林阳朔虽然也有很多家庭旅馆,但都不是老屋改造的,都是新建的。“这是个两难,老与新之间如何接轨,文化积淀与商业利用之间如何兼顾,的确是大难题。”林焱说。

    在他看来,政府要有足够的魄力和决心,维护好鼓浪屿老别墅的人文积淀,尽量舍去商业利益。

    林焱举了个例子。“我去罗马时,看到2000多年的破旧老房子还住着人,只是非常简单地改改,把门安好,里面铺个床。在意大利的小镇,随处走,都是一排排这样上千年的老房子,完全按原样,没有改动,里面的设备很简陋,但各地游客在里面住得很好。住在里面的人,对这个城市、对当地的文化都有一种认同和尊重。”

    他的建议是,鼓浪屿的老别墅不能缺了人,需要有人住在里面。没人住的房子,很容易就坏掉、毁掉。“但是,鼓浪屿老别墅改成旅馆,一定要维持老屋的原貌。不要空调、不要淋浴房、不要席梦思,只要把破损的门窗钉好,摆上简单的床和柜子。”

    林焱说,要到鼓浪屿老别墅里住的人,就要按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生活方式去体验,去感受里面的韵味。旅游的形态可以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按照目前的旅馆思路去做,非得现代设施,非得奢华体验。“标准配置的家庭旅馆,不是鼓浪屿的特色;保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情的老别墅,才是鼓浪屿独一无二的内涵。不是让老别墅去适应游客,而是让游客去适应老别墅!”林焱说。

     (记者 詹文 崔晓旭/文 吴晓平 梁张磊/图)

 

                                            (来源:海峡晨报  2013-10-25  12  专题)

 

 

 

海峡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