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黄云:社区银行关键在于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发布时间:2013-11-13浏览次数:695

 

社区银行关键在于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社区银行,从其本质特征而言,是希望能在根本上实现资金取之于某个群体并运用于同一群体。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如果社区银行仅仅是停留品牌概念的宣传或基于某些社区产品的浅层次经营上,那这种经营模式的转变就极可能流于形式。

中国经济网福州1112日讯 (林雪芬)今年625日,全国第一家社区银行——兴业银行福州联邦广场社区支行正式开业,吹响了抢占社区银行网点布置的号角。继而,光大、民生、招商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筹谋应对。近日,有关社区银行的开设消息常见诸报端。社区银行,这个来自欧美的舶来品能适应中国水土吗?又该如何根据本土情况发挥服务居民和小微企业业务?中国经济网记者就此专访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财金系黄云老师。

记者:您怎么看近期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社区银行?

黄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宏观政策鼓励助力小微企业,大环境为社区银行的诞生提供了便利;小微企业自身的融资需求旺盛,但渠道有限,因为目前国内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等大型银行的贷款客户定位仍集中在大型集团客户或优质客户,而微贷业务仅仅是这些银行贷款业务的辅助产品。再者,随着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居民个人的金融需求也在日渐丰富和多样化。正是需求催促了社区银行的诞生。

记者:作为社区银行的发源地,欧美的社区银行有什么特点?

黄云:社区银行源于美国,从市场份额情况看,尽管美国社区银行总体数量在减少,但在美国银行体系仍居于重要地位,从数量上看美国银行体系中90%以上的银行具有社区银行性质。从对象而言社区银行在服务于美国实体经济,尤其是支持小企业和农业发展及个人客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地域分布上看,社区银行还是美国各类社区、偏远地区或山区金融服务的重要提供者。

记者:您觉得,依据我国国情,国内的社区银行应该怎样进行营销目标定位?

黄云:我国目前的社区银行大多是在一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现有分支机构基础上向社区业务转型,或设立新的社区支行,这些支行网点首先应满足靠近居民区、中高档社区或小微业主集中区,所以它的营销目标定位自然就是社区居民和网点覆盖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或农户。这一点和美国社区银行的定位思路应该是相似的。

记者:福建省的微小企业众多,社区银行应怎么向这些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欧美国家的社区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上有什么可借鉴的吗?

黄云:小微企业在融资上大多呈现出可抵押担保的资产少、贷款额度小、流动资金短缺而且资金需求的时间性强等特点,向这些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如果参照一般企业的信贷规则去约束,不但难以及时满足他们的融资需求,也无法保障银行资金的安全。

这几年政府和银监会为小企业融资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仅仅依靠政策的支持还远远不够。从市场的角度看, 我认为,这些将营销目标定位于小微企业的银行必须要从提升小微信贷从业人员的技术知识和职业判断经验入手, 而这方面值得我们借鉴的是美国富国银行和德国IPC公司。我个人更倾向德国IPC公司的理念——服务微贷企业需要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合格信贷员队伍,既要具备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又要具备良好的客户沟通技巧,才能有效解决银行对微贷企业信息的收集问题, 当然这也意味着微贷业务的信贷员要投入比常规信贷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银行应加大这种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 这种投资会产生长期影响, 不但使银行可以开展起一项经济上可持续的新业务, 也使得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记者:那您看好社区银行的发展吗?

黄云:至于发展前景我想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一是从作用看,建立社区银行有助于培育多元化金融主体,缩小市场缝隙;二是从它的营销定位来看,个人金融和微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不论是显在的还是潜在的需求都是很旺盛的,所以只要它们能充分利用并发挥好自身在定位、地域及信息方面的优势,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社区银行,从其本质特征而言,是希望能在根本上实现资金取之于某个群体并运用于同一群体。从社区内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源,并满足社区银行能够覆盖的各类小微客户的融资需求,推出能满足居民保值或增值需求的特色金融产品,参与到社区共建之中,成为贴近社区深入社区的”金融便利店”,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么它就是成功的。但如果社区银行仅仅是停留品牌概念的宣传或基于某些社区产品的浅层次经营上,那这种经营模式的转变就极可能流于形式。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3-11-12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