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快报】福师大多位学者参加福建文艺论坛

发布时间:2014-05-07浏览次数:1403

 

宾主尽东南之美

2014年福建文艺论坛在榕举行,专家学者就福建文艺历史与发展交流碰撞,省文联还会将最新研究成果论文结集出版

  

 

论坛现场

    戏剧、文学、美术、书法……文艺的范围从来都不局限,但也从来都不将就。上月底,由福建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所、福建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2014年福建文艺论坛在榕城举行,来自福建省社科院、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州大学人文学院、《福建文学》杂志社、福建省剧协、福建省画院、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所、厦门闽南文化研究会等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的40多名中青年专家与学者到场,以学术报告和研讨的形式就福建文艺历史与发展进行了交流。

    本届文艺论坛让各艺术门类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实现了文学、史学、艺术等跨学科领域的共同研讨,学术内涵广泛。会议主办方也会将这一定程度上反映我省文艺评论的最新研究成果的交流论文结集出版,这对于促进我省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建设和强大我省文艺评论家队伍,都将有积极意义。

文化是历史的传承与见证

    “文化的第一要义是传承,有传承才有创新,否则只会是丢失的比创造的多。”自认为是保守主义的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徐东树对于传统文人书法有其独特的研究。在本届文艺论坛上,他与大家分享了《情深调合:清末民初书坛的保守者——略论严复帖学立场及其价值》一文。这是他观照福州三坊七巷严复翰墨馆展出的严复墨迹研究得出。

    与徐东树教授一样,集美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夏敏教授研究的是特定历史里的诗人与诗作。

    “涉闽的琉球汉语诗文,是清代琉球汉语文学的重要现象,也是中琉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见证,不乏文学与史学价值。”夏敏教授以其《琉球诗人的中国情结——以清代琉球旅闽诗人汉诗为例》,这个由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中琉邦交与涉琉文学研究”之阶段性成果,引起了现场学者的强烈关注。

    “琉球地域的概念、与中国的关系,包括敏感的钓鱼岛领土完整问题,这些都在夏敏教授的分享里得到了一定的解析,而这也证明了文化是对历史的一个有力见证。”《福建文学》杂志社主编郭志杰现场赞同说道。

放大时空的观察与研究

    对于历史与文化的观察与研究,有时是基于一定时代背景做深入研究,有时更要被放大到某个时间、空间做更另类的探讨。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蔡清德便是将古人的雅游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进行了深入而独特的探究——以“金陵三俊”之首顾璘及吴门书派领袖文徵明为视点,从场域的角度考察两者的交游,由此提出新的名为“文化资本的交换与互置“概念,得出“书家的声名、书法的形态、艺术的审美趣味借助金陵文化与权力场域不断衍生、同化与变异,或许正是金陵场域的书法史意义”的结论。

    “伴随着新媒介、媒体的兴起,博客、微信、微博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快捷地发帖、转帖、点赞、批评,以‘微评’、‘微语’参与戏剧批评,打开了新的话语空间”,但他同时认为,“大部分的票友缺乏评价的标准,而科研学术的专家又缺乏市场与前瞻”,他提出,戏剧批评要主动适应新的话语空间,在新的文化语境、艺术语境下做足准备,要富于创见,善于“冷思考”。

    同时,在本届文艺论坛上,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伍明春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博士童焱分别聚焦当下的福建诗坛与福建漆画,通过对人物的分析与历史的介绍来提出他们对于诗歌界与美术界发展的一些想法与建议。

从真实到艺术的呈现

    记录历史与遇见过去的方式显然不止一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希景带来的分享就因为将真实变为了艺术留存而引起了热烈反响。

    徐希景教授结合个人研究,从西风东渐、摄影传入中国时的图片呈现,到新文化运动下呈现繁荣发展的美术摄影,再到中国早期人体摄影与月份台画的出现,最后以福州本土一些建筑与人文变迁的影像,完整阐述了摄影作为证据时代的颠覆、摄影艺术本源权威性的瓦解以及摄影艺术创作从“观察”到“想象”、影像文化从精英走向大众等观点。

    在徐希景教授看来,不管是哪一类的摄影创作,都应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参与现实,回应现实,这样的作品才能具有持久的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不仅过去式的文艺作品,甚至现今搬于舞台上的话剧也是一种呈现方式。

    “考虑了政治上的风险,知晓了言论禁忌与分寸,兼具了戏剧效果,以口述历史形式来呈现故事与记录。”在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林婷的眼里,《宝岛一村》这部戏剧无疑是将“常与变”进行了合理安排的一个代表,同时也是将时间、媒介与身份这三者进行有效结合的呈现。

言论

    “文艺理论研究与批评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强大的文艺理论研究与批评,文艺的发展就容易迷失方向。

    近年来,福建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所、福建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坚持每年举办福建文艺论坛,在这样的纯学术论坛上,各艺术门类的研究成果得以交汇碰撞,我省文艺评论家有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论坛参会人员研究成果颇丰,多为教授、博士,却非常年轻,是一支涵盖各艺术领域、非常值得期待的评论家队伍。

    希望加强对文艺宏观问题的重新研究,从艺术领域的角度加强对文艺现象的研究;希望加强对福建特色文艺研究,高度关注福建特色文艺创作;希望加强对台文艺研究,进行闽台文艺交流。”

    ——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陈毅达

    交流让人谦卑。

    ——集美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夏敏

 

    “高等教育应该与初等、中等教育相衔接,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应该如何把有意思的思路传给学生。”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讲师王炳中

 

    “学生‘幼稚’,写文章‘可爱’,作为教育者应该有反思。”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徐阿兵

 

    “写书就像冒险,而作家又需要经典作品,否则在残酷的时间潮水前,谁都躲不了悲哀。”

    ——《福建文学》杂志社副编审石华鹏

 

    “有些作品不管篇幅总有令人难以忘记的气味,而这样的气味只属于有才华的作家。”

    ——莆田文学院教师林落木

    (东快记者蔡泽锦/文图由省文联提供)

 

(来源:东南快报   2014-5-7   A38  文周刊·文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