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愿更多“小字辈”成就“大气候”

发布时间:2014-06-09浏览次数:296

 

愿更多“小字辈”成就“大气候”

 

王斯敏

    没有顶尖名校的“金字招牌”,没有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没有名家云集的学者队伍,在全国众多科研团队里,福建师范大学竞争力研究团队可谓资历尚浅的“小字辈”。然而,这支仅有26人、平均年龄31岁、成立不足8年的研究团队,却在科研创新、学术“走出去”、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绩。

    这是一群年轻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新时期我国科研水平整体提升、人才政策不断优化的有力证明。他们的故事并非一段“传奇”,而是一个启示,昭示着一个易被忽视的真理——“起点”高低并不能决定成就大小,只要有梦想、肯努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小字辈”一样能做出大事业。

    如何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化?从福建师范大学竞争力团队的成长轨迹中,至少可得出如下几点启示:

    “小字辈”要有大志向。敢想方能敢干,有梦才可有为。宏大的志向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持之以恒的动力源泉。在美好梦想的驱动下,奋斗者可以焕发出巨大的精神能量,从而突破客观局限、迈上人生高地。因此,越是出身平凡,越不能放弃“追梦”的权利。

    “小学者”要有大眼光。学术视野是否开阔、科研眼光是否精准,直接影响着学术研究的水平。起步阶段的“大眼光”,能够帮助研究者选准主攻方向、集中力量突破;站稳脚跟后的“大眼光”,可以驱使研究者不断创新、战胜自我。而这种“大眼光”,来自对国家发展现实需要的关切,来自对国际学术发展趋势的把握。因此,越是力量有限,越要“眼光出众”,用大格局换取大胜利。

    “小学校”要搭建大平台。任何一个冲锋在前的科研团队,其“大后方”都是自己扎根的学校。团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坚定支持与有力托举。再普通的学校都应有此气魄与胆识,为研究者们搭建大平台、拓展新天地,使其潜力得以充分释放。

    “小团队”要聚合大能量。独木难成林,力量有限的个体,更需要戮力同心、团结奋战。一个团队,有了坚定睿智的领军者、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互相支撑的协作风气,便能不断攻坚克难、走向成功。

    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呼唤新型智库的今天,福建师大竞争力研究团队逐梦前行,写下了“小团队”的“大成就”。愿更多的“小字辈”坚定信念、奋起直追,成就属于自己的“大气候”,创造中国学术界的“大精彩”!

 

(来源:光明日报  2014-06-09  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