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福师大无人监考:考知识更考人格

发布时间:2014-06-13浏览次数:851

 

无人监考:考知识更考人格

 

    6月是名副其实的考试季,高考、中考、会考、期末考……各种考试接踵而至。为了杜绝考试中越来越“高明”的作弊行为,新兴的高科技手段不断被派上考场与作弊学生“斗智斗勇”。在高压之下,今年的高考据说是历年来违纪舞弊率最低的年份。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不诚信现象的存在,再严苛的监管措施也无法百分之百杜绝作弊行为。于是,有的学校反其道而行之,推行无人监考制度,意在引导学生加强自律,树立诚信应试的人生态度。

    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起推行无人监考制度,7年来从未中断,如今申请无人监考的班级已从当初的9个增加到三四十个,约占可申请班级总数的10%。不设监考员,老师只负责试卷分发和回收……无人监考,考查的其实不仅仅是知识。

集体签名,走上人格考场

    “结束了大三的最后一门专业课考试,我长长舒了一口气。”福建师大法学院2010级法学3班的班长张晓鹏说道。从大二起,他所在的班级连续两年申请免监考,几十场考试下来无一例作弊现象。

    “坐在考场里其实挺自豪的,在考试中,全身心地投入了,而且没有老师的监管,反而心态更轻松。”冯周敏去年第一次参加免监考,她来自法学院2012级法学专业。

    去年,法学院申请免监考的班级数达到了6个,在福建师大各学院中名列前茅。

    师大学工处陈今园老师介绍说,20075月,学校发出试行免监考制度的通知,规定连续两个学期以上参加免监考的班级,学校将在各项评优中给予倾斜,向学生颁发免监考班级诚信考试证书,记入学生档案,并一次性奖励班级活动经费1000元;但是,若有违规或作弊现象,除对当事人加重一级处分外,还取消其所在班级全体学生相关课程的考试成绩和本学年的所有评优资格,并撤销免监考班级资格。

    “当时辅导员进行动员之后,几个班委都觉得奖励很诱人,但是一人舞弊全班‘连坐’的规定又让大家有所顾虑。为了征得全班同学的同意,从集体班会到私下动员,班委一直在循循善诱态度犹豫不决的同学。”曾经参加过免监考的刘永昌同学说。

    学校要求申请免监考的班级,全体同学必须在申请书上签名,而且经过学院和学校两级评估,最终才能确认资格。

免监考,变他律为自律

    正是无人监考的签字和承诺,让不少同学感受到了“落笔为证,说到做到”的责任感。“一个签名其实代表一份责任;承诺了,则意味着一个个体的不诚信行为将影响到整个班级。”刘永昌认为,全班同学携手站在人格的考场上,这不仅关乎成绩,更关乎道德和荣誉。

    说起免监考的收获,刘永昌、张晓鹏和冯周敏三人都异口同声地表示,最大的收获就是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班上绝对有学习吃力的学生,班委就会督促他们平时就要加紧学习,还会把‘学渣’跟‘学霸’捆绑成一个学习小组,复习的时候互相监督。”这其实改变了不少同学“平时不努力,考试想讨巧”的学习陋习,“因为更为有效到位的内部监督机制已经提前发挥作用”。

    “免监考时,教室外有巡视老师,有些教室也有摄像头,但我接触的很多同学都说,既然申请了免监考,最重要的是约束好自己,要对自己守信,也要为整个班集体负责。”陈今园说,随着免监考的逐步推广,学校把诚信教育融入了学生自律和自我管理的全过程。“申请免监考之前,全班同学集体讨论是否参加免监考,这是一种诚信教育;免监考过程中,同学们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是一种诚信实践;而后,学校对免监考班级进行表彰,是对诚信理念的肯定和强化。”

无人监考仍在完善

    “我们以后进入社会,还会面对各式各样的‘考试’,比如道德考试、良心考试。而现在的免监考经历,必将在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提前打上烙印。”福建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四学生龙莹所在班级也参加过免监考,在闽侯一中实习期间,她将自身的这段经历作为例子,给中学的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课。

    “诚信不像成绩那样显性,但是它的隐性效应会跟随终身,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无人监考,福建师大法学院的辅导员梁莹表示,现今的大学生多为“90后”,自我意识强烈,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已然落伍,体验式教育才能奏效。

    在连续多年推行免监考制度之后,福建师大今年1月进行了一些完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取消了“一人作弊全班补考”的规定。这次变动源于去年底巡考老师在免监考班级发现了2起作弊现象,由于“连坐”制度,作弊者所在的两个班级受到了严厉处罚,引发较大的“震荡波”。

    “免监考作为一种教育管理制度,需要人性化,这是慎重考虑后校方作出的决定,现行的制度在奖惩方面将更加平衡。”陈今园说。对此,不少同学也表示,以往的“连坐”制度的确是大家最为担心的,完善后的免监考制度,肯定会吸引更多的班级申请报名。(记者 张颖)

 

 (来源:福建日报   2014-06-13  11 政文)

 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4-06/13/content_74512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