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周杰 许文鑫:陶德悦体育观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11-28浏览次数:198

陶德悦体育观及其当代意义

(来源:光明网  2023-11-27

周杰 许文鑫

陶德悦(1914—2003年),男,四川云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国立中央大学体育系本科、美国伊阿华大学体育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体育学博士学位(后中断回国)。1952年起在福建师范学院(现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执教35年至退休。1992年被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老体育教师1995年被原国家人事部(现国家人社部)批准为早期回国定居专家。他毕生践行全民体育理念,倡导全民健身,注重体育科研创新,提出了超越时代的体育观念,对丰富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理论,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很好的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陶德悦体育观的内涵要义

(一)体育的核心理念:全民体育

陶德悦从学理角度对体育有关概念进行了严格区别。认为体育是教育概念的题中之义,是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广义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教育脱离体育不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体育脱离教育则沦为技艺。认为体育教育这一术语来源于对俄文词汇Физическое воспитание和英文Physical Education的误译,两者都应译为身体教育,不宜译为体育教育运动竞技专项活动和基本身体活动,例如走、跑、跳、掷、体操和武术等。陶德悦认为运动是体育的方式、途径和内容,体育、运动直接的上位概念是体育运动。作为竞技专项活动的运动最终目标是提高国家威望,要通过选拔和训练少数优秀运动员来达成,因而竞技运动是少数人的事业。体育本义是增强人民体质,体质投资就是生产性投资,关系到全民族健康水平和国家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因而体育是全民事业。体育教师必须明确的基本区别,在教学中有所侧重、因需施策。全民体育在陶德悦的体育思想中居核心地位,契合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体质普遍偏弱、体育认识不足、运动水平低下等实际状况,符合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主要方向,成为陶德悦体育教学与研究的中心思想。

(二)体育的主要目标:健身

陶德悦认为,体育的主要目标是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即健身,而不是竞技。他认为,学校体育是健身的基础,是积极带动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进行教育实验工作的重要方向,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应围绕健身设置,以人体发展一般规律的知识为基点,具体讲解身心发展的特点,传授健身的方法。此外,教学方法也应围绕健身开展。陶德悦从知识教学、运动教学、身体锻炼、建立体质测量与评价反馈系统、布置课外与假期身体锻炼作业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陶德悦将健身理念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全过程,打破学校体育重竞技运动轻体质锻炼局面,减少运动竞技技术的学习,使学校体育内容更加科学,对推动以学校体育为基础的全民体育良性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陶德悦从体育的根本特征与功能出发提出的健身思想,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支撑和可循路径。

 (三)体育运动的特点:规律性

陶德悦高度重视体育运动的规律性,他研究了即时测量脉率与掌握最佳负荷量的关系,指出相同的运动负荷量可以使身体做出不同的回答,即不同的生理负荷反应。他认为,运动负荷量是指运动强度、延续时间、重复次数、器械重量、移位距离或高度以及运动和间歇时间的比例等,即所谓外部数据;生理负荷是在运动负荷作用下,身体从形态、生理、生化和情绪等方面作出的反应,通常表现为心率、血压、心搏量、吸氧量、发热量、血乳酸和精神状态等指标,即所谓内部数据。应当正确运用身体负荷量使参加锻炼者取得明显的健身实效。他通过多个科学实验发现,及时心率是生理负荷的重要指标,是身体对运动响亮的回答,可以作为体育和运动实践过程中检查增强体质的实效和检验锻炼和训练内容和方法的根据之一,但是在测量时要做到立刻及时。由于强健的人停止运动的瞬间,心率恢复较快,因此运动一完成便需要立刻测定,贵在及时。在其参与翻译的《身体适应能力指导员手册》一书中,陶德悦详尽阐述了人体运动过程中运动负荷和生理负荷之间协调运作的关系。陶德悦发现的这些规律,为我国体育运动生理学、体育测量学、体育方法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体育的学科特点:多学科交叉属性

陶德悦针对人们对体育认识存在偏差等问题,对体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地位进行了深入探索。在体育学科属性方面,陶德悦认为体育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要跳出体育看待体育学科的属性及范畴,不但要探讨它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还要研究与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文化、教育和卫生等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体育学科具有典型的交叉性质,需要在其它科学渗透与交叉之下,才可能发现新的规律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所以要重视多学科科学研究。在体育学科的科学分类和体系方面,陶德悦认为可以从结构与层次上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层是医学和体育运动科学、第三层是基础科学、第四层是技术科学、第五层是应用技术也就是应用科学,并详细介绍了各层次相应的研究对象,绘制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体育运动科学的结构与层次示意图》。这一研究,对明确体育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发掘体育运动科学规律,制定体育学科研究方向、明确体育学科的理论支撑、知识体系、课程设置、发展方向等具有重要理论和指导意义。

 二、陶德悦体育观的来源

(一)国外的教育经历

陶德悦本科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体育系,1948年进入美国密西根安堡大学研究体育学科,19491月转学到美国伊阿华大学,19501月取得硕士学位,随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体育学博士学位,因朝鲜战争爆发,于1951年中断学习回国。在美国的求学历程,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和自然主义等民主教育蓬勃发展之期,自然体育、民主体育、全民体育、实用体育等理念深入人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春田体育学院等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在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推动下,打破了战争时期普遍存在的军国民体育教育理念,出现了一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的新体育New Physical Education)改革运动,认为体育是培养完整的人、确保个体和社会健康的重要手段,属于全民范畴。学校体育的目标、价值趋向、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方法、成效评价等都受到很大冲击,主张体育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让体育回归教育。陶德悦在此接受了西方先进体育教育思想熏陶,得到严格而科学的学术训练,养成了严谨求实的体育思维习惯,为自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良师的熏陶

陶德悦体育思想深受其在美求学期间的导师——麦克乐(C.H.McCloy)教授影响。麦克乐是哥伦比亚大学体育学博士,曾于1915年来华传播民主体育教育十余年,被誉为民国体育教育的奠基人,历任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协会分会主席、美国健康体育学会会长、美国体育学会会长、伊阿华大学教授。麦克乐深受美国民主主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提出体育是民主与人格教育的一种方式,大力倡导儿童本位(学生中心)体育教育理念,主张普及运动与选手运动并重、教学做合一,提倡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体育和从事体育教学,提出要高度重视体育师资培训,倡导体育科学化并身体力行,提出要加强体育学科学术研究与科学实验,把心理学、生物学、测量学等交叉学科知识应用于体育学研究。陶德悦求学期间,麦克乐主讲《体育的哲学根据》《体育测量与测验(附实验手册)》《运动技术的动力分析》等课程,并且专门为陶德悦等五位中国留学生开设《中国体育讨论课》,将其毕生学术理论与实践经验倾囊相授。可以说,陶德悦的体育理论与实践、体育学术与研究方法等多来自麦氏影响。

(三)归国后的教育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教育。1949年,国家召开第一届基层体育工作代表会议,成立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启动旧体育改造和新体育建设,大力普及国民体育;1951年,国家出台《关于改善各级在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开展。在此背景下,陶德悦于1952年到现福建师范大学执教直至退休,担任体育理论课程的主讲教师、体育理论教研组(室)负责人、实习指导老师等。教学过程中,他有感国外体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针对高校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不完整的情况,推动开出《体育理论》《体育统计学》《体育方法学》《体育测量学》等新课程,这些课程后来大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育学科必修内容,极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空间,为新中国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参考。此外,他针对国内体育学科理论支撑不足的情况,教学之余将大量心血付诸体育研究,先后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0余篇,出版《健身跑必读》,参编《身体适应能力指导员手册》《高等学校体育理论》《高等学校体育教程》《体育测验与评价》等。陶德悦的教学研究贯穿整个生涯,这是他将国外体育思想与国情相结合并不断发展创新的时期,整个过程中陶德悦能够不断检验、修正、完善自己的体育理念和体育感悟,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体育观。

三、陶德悦体育观的当代启示

(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思想

陶德悦体育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体育乃全民的事业,体育的目标是健身。他大力践行全民体育思想,倡导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认为体育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发智力的同时,也要发展体质投资,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加速物质文明建设。发挥体育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潜在力量,不能局限于说教或空谈,要根据体育具体项目所固有的特点,加上相应的组织措施,遵循体育的规律,通过受教育者亲身参加锻炼身体的实践来实现。他倡导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提高全民体质健康水平,成为以人民为中心体育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

当前政府在体育领域制定和实施的各种改革方案,基本都能窥见陶德悦体育思想的影子。新征程上,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理念,始终将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高度重视陶德悦等老一辈倡导的全民体育、全面健身的重要性,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公共体育资源管理机制改革,加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健身去哪儿的难题。以社区健康师等项目为依托,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牢牢守住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二)高度重视体育学科建设,全面提升体育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陶德悦教学之余,高度重视体育学科建设,长期专注于体育理论及科学研究,在构建体育学科自主理论知识体系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体育学科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多年来,在陶德悦等一批体育学者的引领带动及接续努力下,体育学科不断强化学科建设,揭示学科发展规律,分析学科内部结构,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知识领域、相对清晰的知识归属、相对稳定的知识架构、相对规模的学科知识体系,集聚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导师队伍,学科地位不断提升,逐步跳出了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的局限,着力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风格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为世界贡献中国的体育学科力量,有力支撑体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面对全球体育意识形态竞争的风云变幻,面对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要求,面对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人民群众对优质体育的美好向往,迫切需要传承创新老一辈体育学人严谨治学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加强对体育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体系进行探究,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体育人才自主知识体系。一方面,要强化体育理论基础研究,积极探索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长周期定向投入路径,构建分阶段、全谱系、配置合理的人才资助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学科交叉体育研究人才,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建设一批体育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创新平台,着力提高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

(三)大力弘扬老一辈体育学者精神

陶德悦在自述回国47年的感受时,自谦只能说在培养新型合格体育师资的崇高事业中付出了一生的岁月,把一切都归功于党和国家、同事与师友。这种精神在那个时代不在少数。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大批陶德悦式的体育人才立志体育报国,冲破阻力回归祖国,他们筚路蓝缕、言传身教、培育英才,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他们的品德汇聚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精神的一部分,为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新征程上,一要大力挖掘其精神力量,传承创新老一辈体育学者体育报国红色基因,将其融入高校立德树人体系,构建体育大思政格局,加快建设一批体育类课程思政基地和实践育人基地,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推动体育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年学生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建设体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圆梦出彩。二要深入挖掘陶德悦等老一辈体育学者的体育治学精神,从体育学科体系中挖掘新样本、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具有学理性、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体育学理论,引领新时代中国体育实践发展。高度重视体育学科的交叉属性,聚焦高、精、专、深知识,推动建设一批体育全国重点实验室、兴奋剂检测实验室、体育科技创新中心、体育高端智库等国家级体育交叉学科平台,增强体育科学研究的支撑条件。以数字化转型发展为契机,推动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融入体育学科建设,推进体育学科内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

周杰系福建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助理研究员

许文鑫系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BTY017)研究成果

https://share.gmw.cn/reader/2023-11/27/content_36992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