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福文物”新内涵构建“福”文化新叙事
(来源:福建日报 2024-02-12 第04版 理论周刊·新论)
袁勇麟 蔡璐瑶
“福”文化作为根植于中华民族思想内核的价值体系,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愿望。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隶楷,字形变化的同时,其所载器具从龟甲、铜器到纸张,“福”字使用的场景、空间发生着漫长而细致的演变,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福文物”。
“福”文化从最初的求福祝祭之礼逐渐演变为吉祥、美好的符号象征。“福”文化所包含的精神和物质内涵衍生出丰富的样貌,不仅以“福”字的形式出现,许多器物、动物、食物都因为与吉利话谐音,同样被寄予了“福”的内涵,例如蝙蝠(福)、葫芦(福禄)、白菜(百财)等。博物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应进一步开发“福”文化,从文物中挖掘“福”、展示“福”、传播“福”,创新创造“福”文化的新内涵和新形式。
博物馆中的“福”文化包含着“物”和“非物”两个维度。“非物”的“福”文化由围绕“福”的非物质文化组成,表现为语言、文化、信仰、价值观等,深深镌刻在中国人生活和生命之中,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实践。而“物质”层面的“福”文化,则是从古至今人们发明创造的含有“福”元素的各类物质实体,展现了历代劳动人民精湛技艺和劳动智慧。崇福尚福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朴素情感和价值体系,而博物馆中的“福”文化寄托于文物实体,文物是物质和文化相统一的结果。将“福”文化与节庆等联动起来,利用“福”文化的辐射力和传播力,促使人们走进博物馆赏福、纳福,成为和谐社会凝聚力的黏合剂,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与启智润心的美育作用。
“福”文化容纳了吉祥、和合、避灾、求顺等古今民众向好向上的积极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对“福禄寿喜财”之追求的集中体现。可以说,“福”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无限期盼的想象和寄托,“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目标上高度契合,在价值内涵上高度统一。传承和创新“福”文化,是当代中国结合时代需要自我阐释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人民祈福求福的现实需求,将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社会生产建设发展之中,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追求“福”不仅是中国人民独有情怀,同样是全世界人民的价值追求和未来愿景,推广“福”文化,激发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塑造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
实现“福文物”与“福文创”的形意相融。
优秀的文创作品能进一步强化博物馆的品牌效应,博物馆文创产品脱胎于纪念品,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文创向着有趣味、具美感的方向不断更新,为博物馆创造了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文旅融合发展逐渐深化,新业态、新产品层出不穷,对于博物馆而言,观众和游客合二为一,服务对象的需求更加细化和多元,文旅市场越来越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迭代。博物馆是历史的见证者,是“福文物”的容身之所,是“福”文化再生创新的孵化器。许多人气出圈文物正是因为拥有吉祥福气的寓意与精巧可爱的外形深受大众喜爱。古人将“福”附于生活用品上装饰和美化,而今人又以新形式和新材料再造新时代的“福文创”,古物与今物的联动和传承,带来了时空联合、古今相应的美妙体验。作为文化符号的“福”具有丰富的文创产品开发价值。博物馆将符号“福”与物件相结合,既有利用“福”字之形、直接印在文创品之上,又有借用传统文化中的谐音“虎”“葫芦”等意象传递“福”;以旧“焕”新,迎福纳福,从饰品、服饰到日常用品、文具,处处添福,兼具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数字技术增强“福”文化的传播力。
推动博物馆“福”文化数字化,是“福”文化创新发展、焕发时代生机的重要途径。随着数字经济多业态深度融合,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造升级展陈方式,增强博物馆空间阐释力,创新展览方式。文物是古人生活和艺术创作的综合体,当代人们通过文物得以了解过往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审美娱乐活动。文物的造型、绘饰、形制通过编码转移,将文物转为数字图像和数字文本,亦可根据不同场景、情境的需求,在多种界面、机械中呈现千变万化的形态。文物的展出不仅是展示文物,还是策展全过程的氛围、互动带来的综合体验。“福文物”所携带的审美价值勾连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日常生活,关于“福”的历史有了更加直观的表达方式,观众在体验互动之中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传递。
数字博物馆、线上云展厅让观众可以超越时空的阻隔,随时随地欣赏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文物展览;数字建模等技术让博物馆通过360°全景、3D扫描建模等技术将“福文物”等呈现在互联网上,并将其制作成高清数字图像,让观众能够“足不出户”通过鼠标“游览”博物馆,增强展览的可及性、互动性、游戏性。开放共享博物馆“福”文化数字资源,能够增加民众的幸福感。博物馆作为拥有大量文史资料和馆藏文物的公共服务机构,面向公众开放数字资源已成国际博物馆界共识。
“福”文化是两岸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载体。
海峡两岸一衣带水,语言文化一脉相承,两岸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高度共性。两岸人民对于“福”文化的理解和喜爱有着一致性,以“福”文化为纽带,联结两岸人民共同的价值,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统一是大势所趋,海峡两岸同文同种,两地人民对福祉有着共同的向往和追求。以“福”促融,让台湾同胞融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福”文化蕴含的价值应与时代要求相适应,我们要赋予“福”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当代价值。应积极开发推广“福”文化,加强对“福”文化的梳理和研究,构建“福”文化新叙事和新形式,从“中国式现代化”新要求中创新“福”文化阐释和丰富“福”文化内涵,让“福”文化成为神形兼备、感人入心、与新时代新征程相适应的中华优秀文化。福如东海、福泽绵长的美好寓意,将唤起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情感共鸣,促使人人将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传播学院。本文系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福建‘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02/12/content_342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