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兴起“大学习”热潮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来源:福建日报 2019-03-04 10版 求是)
廖福霖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经济领域发展方式和模式的绿色化转型,它是从源头上、整体上充分利用资源(甚至全利用)、切实减少排放(甚至零排放)、有效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新经济体系,是谋求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经济体系(以下简称新经济体系)。
新经济体系与工业文明经济体系有根本的区别。工业文明经济体系是解构性碎片化的,在经济上是正价值,在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社会效益)方面是负价值,最后也会把经济价值抵消,并且带给人类的是生态灾难和亚健康,表现出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残暴性。新经济体系是建构性系统化的,不但要在经济上获取正价值,在生态和社会方面也是正价值,并且是在经济发展过程内生的源头治理,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表现出生态整体主义的协调性。
新经济体系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单个形态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它不是三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三者的有机融合与互补,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如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的变革,要求在生产生活中创新能源的形态与运用,节能减排,增加碳吸收等,但是如果没有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紧密联系,就有可能造成新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它们不能相割裂而必须相辅相成。再如循环经济是人类学习自然智慧的结晶,将自然系统物质循环运动和能量梯级利用的原理运用到生产生活领域,把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放,提高产出,作为一个整体协同运行,在实现闭路循环中从源头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加产品,它不但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更是作为一种方法论运用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之中。所以,新经济体系是经济发展范式的转变,它以生态文明的生态整体主义为指导,遵循有机联系的生态法则,从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解决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等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统一和优化。它是提高人类经济与生态福祉的有质量有效益的经济体系,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包容性普惠性的经济体系,是降低生态稀缺与环境风险的经济体系。
新经济体系具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它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新潮流,具有先导性特征。世界经济发展正面临复苏和转型。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后,都需要一批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体系,以引领经济复苏。从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性难题看,资源能源枯竭、生态环境危机、人类工业病蔓延,特别是气候变化,将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测的灾难,需要有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来降低其变化,减少其灾害。这两个要素高度集聚,使新经济体系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性趋势,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从工业文明的灰色领域跨向绿色领域的长远性战略。虽然目前国际上出现了一些绿色低碳发展阻滞的现象,但是世界这一发展的潮流没有变。所以,对这些先导性经济体系的高新技术和产业,谁占据了先机,谁就能跨越发展,否则就会更加落后。二是经济体量十分巨大,具有支柱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经济体系的产业覆盖面非常广,形成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产业在内的产业集群;科技含量十分高,其中不少是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性技术、颠覆性创新技术,可以使产业从低端走向高端,产品从低附加值走向高附加值,使经济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社会扩大就业,在新时代,尤其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经济体量更是巨大。三是产业融合性非常强,具有整体性特征。新经济体系中的各个经济形态和产业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他”,高度融合与协同,应当遵循系统原理,整体布局,综合协调其发展,以获取1+1>2的系统效应。据报载,亿利资源集团28年探索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创造出“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相融合的产业体系,在创造出4600多亿元生态财富的同时,实现了对沙化地区由“输血型”救济向“造血性”扶贫转变。四是得标准者得天下,具有主导性特征。当今国际竞争中,抢占产业发展与科技的制高点,占据先机者,可以得到制定国际行业标准的机会和话语权,具有很大的主导性,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新经济体系的运行必须遵循生态优先法则。一是生态要素优先。在新经济体系运行中,生态要素成为生产内部的基础性要素,它对于先进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第一性的。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就要求在新经济布局中优先考虑生态健全、生态健康、生态承载力;在建设基础设施时优先安排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的项目;在工程上马前充分论证其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不要超过阈值等,使新经济体系的发展成为有源之水。党的十八大以后,这种意识已逐步被干部群众所认识,在西部大开发、城市建设、脱贫致富、长江流域发展等方面都提出生态优先战略。二是自然规律优先。自然规律是地球生态母系统运行的规律,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新经济体系的运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合规律合目的地运行,如生态平衡及其阈值规律,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不能逾越的底线,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建立健全新经济体系的重点和难点是创新生态化技术体系。生态化技术是解决世界性资源枯竭、生态环境危机,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技术体系,成为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领域。生态化技术体系是从单向技术到集约技术转变的复合性技术体系,是水平维、力量维、价值维的有机结合。水平维是各领域各产业各专业的科学技术与专门知识,称为纵向技术,包括发展主产业(产品)的技术、能够和主产业(产品)共生或耦合并延长产业(产品)链的相关科技,其中有许多关键共性技术。这是生态化技术体系的基础。价值维是一种横向技术,包括现代生态科学与技术、现代信息理论与技术(如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系统理论与技术等,这一层次的技术覆盖各行各业,是产业升级,经济发展高质量与生态环境高颜值相统一的重要技术平台,其中有许多是前沿性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力量维是科技作用于企业生产的做功过程,发达的科技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其对生产的功率并非成正比,这里面有个管理问题,管理理念与技术引领着生产功率,管理也是生产力,但是往往被忽略。新经济体系要求创新经济管理,实现从工业文明的末端管理、行为管理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管理、和谐管理。对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员工心态和谐是企业创造产品与服务品牌的关键,企业质量与服务品牌取决于顾客的满意度,而顾客的满意度又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满意度。企业给员工的人文关怀与员工对企业的回报(特别是对产品质量与服务品牌的创建)是成正比的。所以能够站在“微笑曲线”两端的企业,都是企业和谐度与员工满意度高的企业。
调查发现,用生态化技术体系改造武装传统产业是新经济体系发展的难点,这部分的比例相当大,它们在发展中常常遇到的难题是“沉淀成本”,需要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加以解决。
建立健全新经济体系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切实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就总体看,我国公众消费能力大幅度提高,对以健康为基础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日趋旺盛,绿色低碳循环产品正是满足公众这种需求,有巨大的市场份额。目前绿色低碳循环产品市场上乱象不少,突出表现在有些生产者(或流通环节)诚信缺失,以次充好,不法者以假乱真。对某地市场调查发现,有66%的消费者有消费无公害产品、绿色(有机)产品的意愿,但是真正把这种消费意愿转化为消费行为的只有30%,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消费者无法鉴别绿色产品。真正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有生态效益但没有经济收益,市场对新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失灵,这是出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阻滞的重要原因。这时候尤其需要建立“两只手”互补的机制,加强政府监管,治理市场乱象,建立诚信机制,促进新经济体系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平台特聘专家)
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9-03/04/content_116700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