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李宝银:“一生一策”滴灌毕业生灵活就业
 
     
 
 

     发布时间:2020-06-24     浏览次数:84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0-06-22  05  高教周刊)

李宝银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叠加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严峻而复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如何妥善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摆在所有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福建师范大学动员广大教职工充分关注,大力帮扶毕业生实现就业,争取促进毕业生早就业、好就业。

以科学化管理强信心

抓好就业促进工作的格局构建。学校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依托校、院、班三级联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围绕就业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开展专题调研,结合省属师范院校毕业生特点,研讨分析就业形势,压实主体责任、加强统筹推进,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全力推进毕业生实现“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抓好就业最新政策的精准对接。我们在看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挑战性、紧迫性的同时,还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就业等有利因素,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脱贫攻坚一线就业创业。精准对接全国全省“加大教师队伍补充力度”政策,鼓励师范专业学生把握机会、积极备考;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支持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

抓好就业创业风险的防范化解。学校进一步完善就业风险防范机制,以实的举措化解潜在风险。一方面是“疏”,积极帮助毕业生完成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等任务,确保顺利毕业;充分掌握未就业学生意向动态,特别是对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出现“不就业”“懒就业”“排斥基层就业”等观念问题的疏导;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出路,及时引导毕业生把握就业机会,减少未就业毕业生存量。另一方面是“堵”,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网络招聘等新特点,通过开展就业权益保护宣传等活动提高毕业生风险意识,严密防范招聘陷阱、就业欺诈、“培训贷”等不法行为。

以精准化策略保安心

强化多层次提质培养。学校因“生”制宜,分类施策,即根据毕业生不同就业需求制定“冲刺计划”“续航计划”“牵手计划”“追梦计划”“蓄能计划5个计划,推出强引导、拓渠道、重精准、增载体、抓双创等10项工作举措,发挥政策效应,整合利用资源,多种途径优化人才培养,最大限度增加就业机会,更加精准提供指导服务,不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供给质量与数量、广度与深度、时效性与针对性。

优化多平台就业招聘。积极开拓就业资源,与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等保持沟通联系,建立合作关系,与兄弟高校共享就业资源。深化与第三方招聘平台合作,联合“5+N”招聘平台举办线上招聘会,引进用人单位1428家,提供岗位数6307个,搭建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平台。鼓励学院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发布渠道,结合对口行业特点开展学院间、专业间合作,以学院、专业为单位,收集发布适合学生发展的高质量就业岗位信息。

细化多方位网络指导。广泛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构建“线上课程+线上讲座+线上咨询互动+线上评价”一体化线上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组织就业指导教研室教师开展线上备课,通过网络直播、就业网络课程等形式,帮助毕业生解决简历修改、面试技巧、生涯规划等方面问题。发挥优秀往届生“传帮带”作用,引入智慧树平台等在线教学平台,提供就业“云教育”服务,不断提升毕业生综合竞争力。

以优质化服务暖人心

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建立“帮扶对象就业信息数据库”,制定“一生一策”帮扶方案。建立就业援助机制和分类指导机制,根据学生学业状况、升学就业状况、就业意愿,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就业帮扶行动”,把特殊群体毕业生作为“就业志愿者”、学生资助的优先帮扶对象、需求信息的重点推荐对象。准确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少数民族、身体残疾、2020届湖北籍等毕业生情况,建立帮扶台账,落实好求职创业补贴政策,做到分类帮扶、精准发力,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把疫情对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做好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和疫情影响,学校积极发挥心理学专业优势,开通“小葵”心理支持热线、网络心理服务平台,编制《心理自助手册》,应对疫情对毕业生就业计划的影响,帮助毕业生排解恐慌和焦虑情绪,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创作和传播短视频、动漫、表情包等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心理防疫文创产品,开设多种沟通途径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和压力疏导,尤其是重点疫区毕业生就业心理援助,构筑就业心理“防疫墙”。

做好就业管理服务流程优化工作。开展毕业就业相关业务“网上办”“邮寄办”,实行就业手续、学历认证、数据填报线上办理,简化办事程序。出台优惠政策,强化技术支持与经费保障,用信息化打通办事堵点,在疫情防控期间,申报省级创业项目资助的毕业生足不出户即可线上办理,实现“报名不出门,线上即可办”。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06/22/content_581519.htm?div=-1


 
         
  通讯地址  
  仓山校区: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三路8号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350007)  
     
  旗山校区:  
  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350117)  
      福建师范大学官方微信 福建师范大学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福建师范大学 闽ICP备05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