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陈晋:林昌彝作品及其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30浏览次数:63

林昌彝作品及其研究

(来源:福建日报  2024-04-30 10  理论周刊·读书)

陈晋

侯官人林昌彝(18031876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论家、文学家。他注重关心社会现实,留下许多烙印时代痕迹的诗文,他的诗论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林昌彝,字惠常,又字芗溪,晚号茶叟,别号五虎山人等,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举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在他50岁时,因进呈所著《三礼通释》而获教授之职,清同治四年(1865年)执掌海门书院。其一生始终提倡兼容并蓄、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鸦片战争时期,他针砭时弊愤而执笔,“苍生方待毙,玉石焚俱苦”深切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内心。1851年刊刻的《射鹰楼诗话》中收录的多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诗歌及评论有关鸦片战争的诗歌作品,让更多人关注社会现实,其《论诗一百又五首》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林昌彝一生著述颇丰,为后人留下了近900首诗歌,都收录在他生前编订的《衣讔山房诗集》八卷和《集外集》一卷中。1989年王镇远、林虞生标点、重新结集,又加入《赋钞》一卷和《小石渠阁文集》,出版了《林昌彝诗文集》。

《射鹰楼诗话》是一部清诗研究中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全书共述及清代诗人约400名,诗作2000余首,其中不少作者是生平不见史传记载、诗集不见刻本,而正是借诗话而得以保留其史料。《诗话》刊刻版本目前仅存清咸丰元年(1851年)福州林氏家刻本,见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北大、人大等高校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影印本。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均以此为底本校勘出版,足见其版本价值之珍贵。

《海天琴思录》和《海天琴思续录》是林昌彝继《射鹰楼诗话》后撰写的两部诗话,作品融合了“格、意、趣”三大特色,他注意收录有关新奇异的风物,如沿海通商、民情风俗、边陲风土的诗篇,给后人提供了有用的社会实录,既有爱国文学家兼经学家特色,又不乏真知灼见的诗文评论。

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射鹰楼诗话》《海天琴思录》及《海天琴思续录》,1989年出版了《林昌彝诗文集》。这些作品的整理结集出版,为开展林昌彝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来源。有关林昌彝的研究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后,应该说学术界对他的关注及研究还是较晚。研究者对林昌彝的诗文稿本也不断在补遗,如“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林昌彝稿本》述考”中推算在1932年左右该稿本归入哈佛,稿本性质近于读书札记,内容围绕医学、民俗、诗文、佛道、训话、典实、辨别源流等,涉及经、史、子、集四部,书稿的写作方式随博览所见有感而发,亦穿插游历之见闻,但稿本所缺卷页不少,显然还不完整。

近年来,有研究者专门整理林昌彝《砚耕绪录》,另外还摭拾其集外佚文数篇,加以整理考释以补其阙。如林昌彝《白华楼诗钞笺注序》作于咸丰二年(1852年),载于萨镇冰、萨嘉曦所修《雁门萨氏家谱》卷五,未被《林昌彝诗文集》所收录。这是关于闽地文人交游、家学和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可窥见清代闽地望族联姻和交游之态,他们重视家学传承、子女教育的家风,以及文人之间往来且批评的学风,都是闽地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04/30/content_36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