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吴宏洛 黄欣: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发布时间:2024-05-15浏览次数:149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来源:福建日报   2024-05-15  10  理论周刊·新论)

吴宏洛 黄 欣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是推进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9月考察黑龙江时首次提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4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稳定发展预期,释放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循环畅通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一体推进,需要建设高标联通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新质生产力通过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一体推进。在新质生产力全要素中,创新链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和核心支撑;产业链齐聚各类要素资源,是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与关键载体;供应链则连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为要素资源畅通流动提供坚强保障。

 

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力一体推进,需要革除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经营主体市场准入难、新要素资源流动性壁垒、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问题,建设高标准畅联通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高标准即要求“五统一”“一破除”。一是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二是统一的联通市场设施,三是统一的要素资源市场,四是统一的商品服务规则,五是统一的市场监管。“一破除”指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障碍,建设对新质生产力形成强力支撑的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超大规模市场。畅联通达即畅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各领域各环节,紧紧围绕新产业新布局的需要,着力推动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新材料新技术劳动资料、更智能劳动对象优化组合,使新质生产力全要素跨产业、跨领域、跨区域、跨方式一体融合发展,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在高标联通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下一体联动,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循环。

◆全国一盘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畅通制约市场循环的堵点卡点

以全国一盘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全国一盘棋旨在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产业布局的区域优势,合理分工、有序推进,实现资尽其用、人尽其才、物尽其流、共建共享。通过区域间的联动联通,使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创新要素和资源在更大空间和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发展核心技术,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新商品新服务新市场高水平统一,赋能新质生产力均衡发展。

全国一盘棋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通堵点卡点是关键。226日,国务院“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制度,加快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第六次专题学习会议指出:“要坚持目标导向,着眼于真正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要素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切实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

当前,突出的问题包括:“硬联通”市场的基础设施、信息、数据共享等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一些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不均衡不充分,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供求错配等问题。“软衔接”的市场监管规则,先进材料、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新型劳动资料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无缝衔接运用的标准和程序在不同地区和行业间缺乏统一性,研究—开发—应用—推广有堵点。在数据要素市场,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数据安全使用等制度设计和规范标准尚处探索阶段,存在数据权能法律规制不完善、数据多元主体利益冲突、确权和经营流转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在流通领域,互联网、物联网、工业软件、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科技信息交流平台与互动渠道依然不畅,地区间同质化竞争对劳动者、劳动资料流动的阻碍影响了新型劳动工具的普及和推广应用。为此,唯有打通堵点卡点,方能让新质生产力迸发活力。

◆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需要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步伐

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关键在打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驱动、新产业载体、强比较优势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时强调指出,“要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要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优先开展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变革、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各种要素优化组合聚合创新,内在地要求打破资源要素的流通阻隔,不断提升要素组合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组织和产业形态变革跃升;深刻地要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加快集成,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地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推动各产业链有序链接、高效畅通,精准供给。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最大特点在“统一”。这里所说的“统一”,是从区域到整体的过程,落脚点是“一体化”,即以“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建立基础统一协调、资源优化配置的大市场。其中,高效规范要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新生产力资源;公平竞争要求营造符合市场规则的竞争环境,从体制机制上消除阻碍公平竞争的藩篱;持续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双循环促进开放格局。在现实层面,应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和实践导向,锚定统一大市场结构性转化的关键环节,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一,强化新质生产力要素供给,夯实发展基础。在新型劳动者方面,要畅通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公共服务便利化消除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错配的“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现象;破除区域壁垒,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方式,实现智力资源跨区域共享。在新型劳动资料方面,加大创新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的市场供给,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带动的乘数效应,着力提升新型劳动资料赋能新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在新型劳动对象方面,探索建立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举措和市场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产业基础能力评估制度,清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第二,发挥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激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效力。立足我国市场规模超大、企业类型多且数量庞大的国情,以完善供求、价格、竞争机制为抓手,支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加大基础创新、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投入,以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产能赢得市场竞争力。畅通“科技-金融-产业”统一大市场循环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提升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的及时性、有效性和便捷性。

第三,统一大市场建设要以市场中性为原则,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要自觉破除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行为,加快社会信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基础制度建设,高质量释放营商环境潜力,确保各类企业主体在权益保护、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和市场执法等方面的平等地位。要面向世界,不断扩大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双循环联动效应,增强超大规模市场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和重要影响力。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创新发展研究21BKS098”阶段性成果)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05/14/content_365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