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排球场上写春秋——记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老师宋郑标 |
发布时间:2019-11-07 | 浏览次数: 95 |
宋郑标,男,汉族,1962年4月3日出生,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体育学科高级教师。他带领的女排队伍,连续十余年获福州市中学生排球锦标赛高中女子组第一名,2018年获得福建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高中女子组一等奖。从“十一人”的选修课,到“十三连冠”的排球强队,从“以技育人”到“立德树人”,他完美地诠释了敬业奉献的精神。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体育组的办公室里,整整齐齐陈列着各项排球比赛的奖杯和奖状。排球队连续十三年获得福州市中学生排球锦标赛高中女子组第一名,2018年获得福建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高中女子组一等奖。而陪伴这支排球队成长的,是同学们口中亲切的“标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宋郑标。
走进附中排球训练场,宋郑标正在手把手地教高一新生基本动作,不厌其烦地讲解并示范着。在附中,排球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每天下午3、4节体育锻炼课,或学生的课外活动,都能看到同学们热火朝天训练的身影。明亮宽敞的室外排球场上,排球在阳光下如同银球一样上下翻飞,在附中学子的手上划出一道道完美的弧度,展示了附中学生们蓬勃向上的风采。
从“十一人”到“十三连冠”
“老师,我还是报您这个班吧,不然都没人了?”多年前的一节排球课上,看着眼前稀稀拉拉的十来个人,一个同学小心翼翼地凑过来跟宋郑标说。
据宋郑标回忆,2006年,宋郑标刚从时代中学回到师大附中任教的时候,排球课还是无人问津的选项课——师大附中的体育课采取的是选项课模式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报运动项目。九十年代末期,福建师大附中即被授予了福建省排球传统学校,但是选课报名的结果却让宋郑标大吃一惊。2006年,在全校800多名学生中,报名排球的只有11个被硬性规定选报排球的校女排队员。
“几乎成了‘光杆司令’了,还有学生‘出于同情’报我的班。”宋郑标对十几年前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附中排球传统名校的名号再打出去”。根据选课报名的结果,宋老师只能转上篮球课,但他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排球,培养同学们对排球的兴趣。
排球队员都是零基础的初学者,宋郑标便从最基本的动作入手,用风趣的语言为大家讲解排球知识,为同学们示范和纠正一个个动作。垫球、对垫、发球、扣球……大到完整技术姿势示范,小到动作结构分解,每一个动作他都重复了无数遍。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组织排球比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宋郑标持之以恒的艰辛努力下,终于在开设体育选项课模式教学2个月后成立起了“女生排球”选项班。
如今,排球课是体育选课中最热门的课程之一,几乎要“抢课”才能报上名,甚至在每天下午的体育锻炼课都能看见不同年级学生们打排球的身影。宋郑标坦言,想要重振附中排球名校的氛围,只有将排球项目“做大做强”方能实现。附中优质的学生资源为宋郑标“做大”排球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每年都从高一入学的新生中挑选具有身高优势的学生,经过海选后挑出其中悟性高、灵活性好的“苗子”加以培养,最后得以参加比赛。另一方面,想要“做强”,离不开宋郑标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他从细微之处着手进行教学,在附中学子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在此过程中,附中俨然已形成一股“校园排球热”。
从只有“十一人”报名的选修课,到获得“十三连冠”的排球强队,从零基础的队员们,到建立一支高水平队伍,这个过程宋老师说得轻巧,但三十余年如一日迎着朝霞伴着日落带同学们训练的艰辛,其中的“汗水和泪水”只有他自己知道。
从热爱相伴到无畏挑战
宋郑标回忆起自己与排球结缘的经历,还是充满感慨,“我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接触排球了,一直很喜欢排球。”他享受排球在指尖跳跃的灵动感,沉浸于将排球扣杀的刺激感,喜欢排球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分量,就像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指引着他前进。对于求学期间所遇到的排球名师和队友,宋郑标仍旧记忆犹新,一个个例举出印象中的名字,“国家队的郑美珠还是当时我在十三中读书的同学呢。”而宋郑标自从1984年从福建体院毕业后,便被分配到师大附中体育组任教。乒乓球、健美操、太极……体育组可供选择的教学项目众多,但宋郑标心心念念的还是当时尚未开展的排球项目。
“附中原本就是排球传统校,排球场可不能见不到排球啊。”年轻时的宋郑标满怀热血,提及向学校建议开展排球项目的原因,宋郑标坦言,除了想要重振附中排球名声,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对于排球的热爱。宋郑标主攻体育教学,而原本不在教学项目中的排球纯属业余时间主动兼任的“个人爱好”,“其实不开展也不会减少我的薪水。”宋郑标爽朗地笑了。他毅然在闲暇时间孤身一人扛起了排球教学的重任,毕竟对他而言,“排球已经属于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至今日,排球成为一门正式的体育教学项目,宋郑标的工作热情从未褪去,而是愈发高涨,连体育组的同事都调侃他“老当益壮”。
宋郑标向记者详细地介绍了福州地区的学校排球发展历史,对于开展排球教学项目的学校,宋郑标信手拈来,“很多学校都有开展排球教学项目,除了我们附中,还有福州一中等等,但是最强的传统排球校还是非附中莫属。”提及取得的成绩,宋郑标脸上流露出自信的神情。在他的带领下,附中连续十三年获得福州市中学生排球锦标赛高中女子组第一名,在2018年更是取得了福建省一等奖的好成绩。
一份份来之不易的荣誉实则是宋郑标肩上的重任,“每一次任务时间都很紧。”宋郑标举了一个例子,“就拿今年的省赛来说吧,附中7月11号才考完试,而16号就要比赛了。从组队到磨合,只有4天时间。”他从抽屉中拿出一叠已经打印好的参赛阵容安排表,每个位置都安排好了学生的姓名和号码,旁边还附注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宋郑标笑着对记者介绍道,这是他琢磨出来的最佳阵容,“既有高年级的同学,也有低年级的学生,以老带新。”
从事体育教学难免会遇到运动伤害,宋郑标也不例外。将近六十岁的他高个头,目光敏锐,头发略微掺白,黝黑的手臂上还有斑驳的伤痕。然而就算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宋郑标以信仰为帆,以热爱作桨,依旧在排球教学道路上风雨无阻。
从“以技育人”到“立德树人”
宋郑标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现在不都提倡‘生活体育’、‘快乐体育’嘛,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他从实际行动出发,以“以技育人”“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培养着一届又一届学生。
宋郑标通过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对学生进行技术培养。在他看来,老师就像是盖房子的“框架”,学生则是房子的“精装修”。只有地基打好才能进行下一步修缮。比赛时间紧,宋郑标便“挤海绵”似的抽出训练时间,耐心地教导学生,这才培养出一批批从“零基础”到“高水平”的运动员。
宋郑标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互,他常常鼓励学生,要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拼搏,百折不挠”的女排精神。在他的鼓励下,女排队员们日复一日地进行弹跳、腰部力量训练。从一个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小女生”,变成了能举杠铃、做平板支撑的“女汉子”,就连生理期也没有停止训练。对于这一切,学生们毫无怨言,而是乐在其中地进行训练。
“老师,今年什么时候打比赛?我一放假就回来带学弟学妹们打排球。”这是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大一的余梦琪同学前不久给宋郑标发来的微信。宋郑标建立了“附中排球队”微信群,参与排球训练的队员们加入其中,他与队员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队员在节假日都不忘给宋郑标发来问候,而宋郑标也常常主动关怀学生的课业成绩,师生间形成良好的氛围。每年暑假或寒假,毕业的学长学姐们都会自发回到附中,利用闲暇时间辅助宋郑标完成排球教学,和恩师一同并肩作战,为母校争光。
附中排球队伍分为“主力一队”和“替补二队”,而最终能上场比赛的只有六位选手。如何作出最科学的阵容安排,宋郑标常常倾听学生们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安排。学生们正值青春期,宋郑标也曾碰到过不理解自己的队员。宋郑标回忆起有个女生因为没被选上参赛,开玩笑地在微信群里发了句“老师背叛了我。”而宋郑标也知道,学生们并不是在埋怨老师,而是拥有着像老师一样对排球的深沉热爱。此时他便需要和学生做思想工作,争取理解。宋郑标出示了他的手机界面,他给那个同学发了一大段话,“真诚地向她解释原因”。
临近退休,宋郑标回想起自己的教学生涯,最大的感受就是“舍不得”。宋郑标不爱拍照,但他的手机里却留存了许多张和学生的合影,随便挑出一张照片,他都能准确地说出学生的名字、身高、课业成绩。“虽然我快退休了,同学们还是叫我‘标哥’,我热爱同学们,热爱教育这份事业。”排球场上、训练场上,三十五年如一日,宋郑标陪伴着无数学生流过汗水和泪水,用勇于拼搏和永不放弃的精神鼓舞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用一个个漂亮的扣杀,在属于自己的排球场上,书写了平凡却不悔的春秋。
(福建师范大学校报记者 吕佳欣)